文/朱瑞
西藏佛法與科學密不可分。僅以格魯教派為例,在學習必修課五部大論之前,需完成的基礎課程包括《攝類學》《心類學》《因明學》《宗意》等,就涉及了許多科學內容。
《攝類學》,僅在名相方面,就談到了什麼是顏色,我們的世界有哪些原色和附助色?什麼是水?什麼是人?什麼是眾生?什麼是無常和無為的天空?無常是怎樣由一剎那又一剎那的變化構成?以及聲音的種類等等,包括了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生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
《心類學》,把心分為七個種類進行解析,闡述了意識、了明,都是同一個意根,以及現量和比量等心理學知識。
《因明學》,解釋了什麼是正因和似因,闡述了精密的推理方法,告訴我們怎樣以一個實相,了知肉眼看不到其它萬物的本質,並產生對生命的敬仰,包含了深奧的邏輯學等知識。
而涵蓋了顯宗一切法要的五部大論,更加深入科學。僅以《俱舍論》為例,就解釋了時間的形成,身體的構成,如五根、五蘊,色界和無色界,以及如何度量山的高度、水的深度等天文、地理、醫學方面知識。
顯而易見,西藏佛學,包含了精神所觸及到的一切物質現象,並給予精確的分析,同時又超越這些物質現象,深入地展現了精神世界。
以上的例子,僅僅為格魯教派學習佛法的次第,並且只有顯宗部分。
“密教雖然很殊勝,但是不要急,沒有顯教的基礎,成就密教就有困難;顯教的基礎打穩,密教功德自然生起。”這是達賴喇嘛尊者以一位格魯教派的導師,在台灣向大家講授《心經》時的循循教诲。因此,完成顯宗教育後,還要學習密宗。密宗又分為:《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
“無上瑜伽好像是山頂,我們在平原,所以佛陀漸次引導著我們爬山。”尊者在同一次講解《心經》時,向信眾簡潔地展示了密宗修習的次第和境界。
密宗涉及到人體的氣、脈、明點、微細氣、風等等。通過更深沉、細緻地了解身體構成,培養細微心,從而認識五根、意識等,都是非常脆弱的,容易被外界幹攏,產生分別心。怎樣才能把這些脆弱的意識,剝離到細微的境界、毫不分心地安住,找回原有的唯明唯知,自然的光明呢?
儘管人之初是純淨的,但是成長中,由於與外在環境的接觸,心被染污了,產生了煩惱,被情緒主宰著,這種情況下,觀察事物是不准確的,甚至可能產生幻覺。
薩迦派的四大遠離,提醒我們,執著於今天,就不能成為合格的修行人,更沒有辦法得到解脫。我們做一切善事,都不要為了今生,也不要為了來世,要完全把自己奉獻眾生,不僅讓他們今生快樂,還要生生世世都快樂、圓滿和平安。
但,這是不容易抵達的境界。達賴喇嘛尊者在講解《利他六度》時談到:“珍視他人的利益而不顧自己的利益,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 必須修心才成。佛教發此利他之心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名為自他平等易位法,另一種名為因果七要義。”
真的做到這一點,就會使你內心,被污染的煩惱,也就是粗糙的意識,逐漸細微,而越細微,內心會越平靜,越清楚,越能安住在某一意識之上。
我們粗糙的氣脈,分為內外兩種。科學認為,外氣斷了以後,人即死亡。但是,密宗認為,最細微的意識,可以長時間地專注在一個所緣境上。也就是說,五根的氣息完全斷了以後,還會有一個細賦的當下,一心不亂的定在某個意識之上。
西藏有句諺語,“不看你活著的時候是否富貴,只聞你死後有沒有臭味。”很多高僧大德圓寂以後,即使在盛夏裡,也不會出現異味。這樣的境界,正在為科學所追尋和探索。
密宗裡也談到了意識的來源和相續性,證明了靈魂生生不滅的道理。尊者在波士頓講解《利他六度》時,也談到了靈魂循環往復的理由:“你的意識既然是唯明唯知者,所以必定是出生於前一剎那的意識,亦即出生前一剎那的有明有知者。意識不可能出生於物,不可能以物為其出生的主因。意識既必出生於前一剎那的意識,意識之流的起源就無法斷定,故說那普遍的、最精細的意識無始無終,此即轉生之說的論據。”
因此,許多世界第一流的科學家,對西藏佛教產生了濃厚興趣,而達賴喇嘛尊者也為他們的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多次召開科學研討會。
完稿於2010年5月 達蘭薩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