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

此拉萨非彼拉萨

按语:

这篇文章综合整理自刘鉴强的《拉萨,还会不会是圣城》及李多的《拉萨,圣城和都市之间》,原文是以汉人的视角来写的,认为拉萨的内涵在消失,不过更多的是汉人眼中的表象。

其实拉萨消失的不仅仅是藏民族特色的建筑和文物,更多的是藏文化的传承,这不是全球化的结果,是中共殖民的必然结果,原作者说八廓街一带的藏族小孩几乎没有汉族邻居或朋友,他不知道的是,随着中共汉式教育的加强,现在还有多少藏族小孩能够坚持学习藏文,即便能够坚持的,也会因为高考而放弃,日常藏语中夹杂着大量的汉语词汇,能够用藏文书写文章、博客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从这层意义讲,这比拉萨还是否是圣城更令人心忧!



这个比海面高出3658米,世界上最高的大城市,被称为雪域圣城,是全球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之一,许多人带着梦想而去。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后,大批内地的汉人乘坐火车蜂拥而来,一副居高临下的神态,寻求自己眼中的“藏族特色”,从“江苏路”到“北京路”,布达拉宫在丑陋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之后慢慢显现出来,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拉萨跟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废气噪声、商贩遍地”。

青藏铁路开通了,这是官员的政绩,他们骄傲的宣布拉萨的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为了不给外界留下中共正在殖民化西藏,官员宣布西藏的藏汉比例是1:11(藏族人口2716389,汉族人口245263),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他们信了。我曾去过曲米路,一个名字很藏式的小区,满以为这应该是藏族人聚居的地方,但是从纵横(拉萨一个很有名的色情场所)对面的岔路口进去,放眼望去,几乎都成了河南人的天下了。也曾去过雪新村,看名字就知道也应该是个藏族人聚居的地方(虽然加了个“新”字),但是几乎都成了出租客的地盘了,耳边随处可以听到四川话,如果不是布达拉宫雄伟的矗立在那里的话,你会以为自己到了成都的小巷子里了。

布达拉宫给外来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1936年,作为英国使团成员进入拉萨的查普曼·斯宾塞(Chapman.F.S) 在他的《圣城拉萨》(The Holy City)中描述:“与世界上的其他建筑有所不同,布达拉宫既有纽约摩天大楼的神韵,也隐约与埃及建筑有某种联系……不仅布达拉宫的造型和色彩美得令人吃惊,而且它体积巨大,在布达拉宫南面低处的政府公园可以最好地欣赏到这种巍峨壮丽的美。”

但对藏族人来说,这种冲击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嘎玛来自西藏昌都地区,他第一次到拉萨时,远远看见布达拉宫,眼泪都刹那间涌出来,一边哭,一边念经。这样的经历,许多藏族人都有。在他们心中,布达拉宫并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是他们的信仰所在。布达拉宫对他们的冲击,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拉萨之所以是“圣城”,并不是因为建筑,而是因为信仰。

但是,1959年之前,布达拉宫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现在,它成了一处旅游景点,我的另一位北京朋友,7月初乘火车去拉萨做社会调查。她进入布达拉宫,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建筑、文化和历史,而是一群群的游客,拥挤着,脚踩着脚,集体将布达拉宫木制梁柱踩在脚下,布达拉宫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到处是蝗虫一样的人群。”她感叹道。以前,为了保护布达拉宫,每天限制游客数量不超过850,在青藏铁路开通前,这一限制已放宽到1500人,铁路开通后,限客数猛涨到2300人,每天为其管理者赚来大批金钱。

看看网友的评论吧,“都变了,人也在变!!!更可恶是到处都是色情场地,而又没有人管!还有所谓的太阳岛就是一个色情淫乱,赌博,吸毒之类的地方!圣地可不再是圣地了!”

拉萨到底还是不是圣地,你来说说吧。


转自《藏地故事》:http://tibetstory.blogspot.ca/2012/05/blog-post_22.html

4 条评论:

匿名 说...

西藏又没产生近现代文明,藏语里引用外来词是必须的。现代汉语一样是当年引用了日语词。

匿名 说...

引用也有个度的问题,不知道楼上有没有藏族朋友,有的话可以仔细听他说话,汉语词汇太多了,让人一听怀疑还是不是藏语。
卫藏、安多和康区,三区汉化程度不同,卫藏是夹杂汉语词汇多,安多的藏文水平最好。

朱瑞 说...

同意楼上博友的观点。的确安多的藏文,和其它藏区比较的话,稍好一些。不过,藏语中引中的汉语词汇,还是太多了。藏语中外来语的引用,尤其是汉语的引用,正是中国入侵西藏的结果,是萎缩藏语的具体表现。我記得一位西藏学者还专门出版过一本书,具体论述这个问题,提醒读者,当今藏语正面临一个巨大的危险,就是外来语汉语的引用。

对了,楼上的楼上那位,你根据什么断言西藏没有产生近现代文明?你的标准是什么?在对人类精神领域的开发中,西藏文明,远远地走在了甚至科学的前面。推荐阅读《世界顶尖文化——图伯特文化》:http://zhu-ruiblog.blogspot.ca/2012/01/blog-post_28.html

另外,现代汉语中引用日语的例子并不多,只有在那个特定的时期,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强迫东三省必须学习日语时,才较明显。说起来,日语是在汉语的基础上创制的。因此,日语中的平假名多为汉字。

匿名 说...

“西藏文明对人类精神领域的开发”和“近现代国家发展的工业文明”在对方受到的重视并不对等,我无意比较哪个先进,谁在前面谁在后面。任何两个文明表述对方,就都需要或多或少造词和引进外来语,英语有曼达拉,karma之类的,同样,藏语怎么表达核裂变,同位素,电磁场,牛顿三定律?当然,固有词语被遗忘,改说外来语,那肯定是萎缩的表现了。

日本全面侵略满洲是1931年,现代汉语引用日语外来词早在白话文运动的时候就基本完成了,例词表在网上很好找。

“良心大大滴坏了/酒瓶子的卖”这类协和语和“电话/法制/麦克风/幽默/摩登”之类的性质还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