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0日星期六
重返西藏
──拉达克散记
拔热·达瓦才仁
飞机从新德里机场起飞,向北飞过 无垠的恒河平原,半个小时左右後 进入山区中,不久便开始 飞越冰峰 叠嶂、白雪皑皑的 喜马拉雅山脉,滚滚 白云从中,群峰突迭起。
我开始看到一些我非常熟悉的景象,也难怪,用一般的常识来讲,印度和西藏以横亘万历的喜马拉雅山脉为界,形成两个在地理上完全不同的差异极大的世界,因此,飞机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後就应该是进入了西藏──当然,仅仅是作为地理、民族、文化、宗教、传统、历史等概念上的西藏──因为,飞机将要降落的那片“ 西藏" 已经并入 印度的克什米尔自治邦 ,人们一般称之为拉达克。
在西藏,有一座极为有名山叫冈底斯山,是西藏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共同尊奉的圣山,环绕著这座圣山的是四条著名河流的源头,即哺育了古老印度文明的印度河的源头僧格卡巴(狮泉河)、被印度教徒视为圣水的恒河源头玛夏卡巴(孔雀河)、灌溉肥沃的膀哲普平原的萨特累吉河之源头朗青卡巴(象泉河)以及哺育了西藏民族和西藏文明之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达秋卡巴(马泉河)。以冈底斯山为中心象雄(《全唐书》等称之为羊同)是西藏最古老之本教文明的发祥地,位于僧格卡巴流域的拉达克在历史上属于象雄的一部分,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後,这一地区被称为“象雄廓"或上、下象雄万户 。
大约公元845年,西藏发生由于王室争权而引起的全面内战,并导致强大的吐蕃王朝的解体,西藏历史上将这段长达四百余年的时期称之为“分裂时期"。西藏史书在介绍分裂时期的西藏时,常常以“上部阿里三围,中部卫藏四如下部多康六冈"作为概括,这种概括方式言简意明,朗朗上口,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在此,所谓上部阿里三围中,阿里是领土、国土之意,在王室争夺中失败的赞普吾松的後代吉德尼玛贡逃到象雄割据,并以`阿里'来泛指其所辖地域,“阿里"似乎由此逐渐成为这一地区专名的;吉德尼玛贡将辖地分封给三个儿子,其中由长子班吉贡繁衍出 拉达克王系、由次子扎西 贡的封地 繁衍出 古格、普兰、亚泽三个王朝(他的後代将地方再次分封下去) ,由幼子 德祖?狈毖艹錾8潞捅系伲ㄡ岵⑷肜锟耍? 现并入印度喜玛谐尔邦),因此统 称之为阿里三围( 三围相当于 三个辖区之意);三围中 现在仍在西藏境内的不过次子扎西贡封地中的古格和普兰等地域而已。(注)
中部卫藏四如,指的是西藏没有分裂时期对卫藏地区的行政划分,“卫"中心之意,现拉萨为中心的地区;“藏"即以现日喀则为中心的地区,大约相当于现日喀则专区)。下部多康六冈指的是安多与康巴地区,由以上的称呼可知阿里三部在分裂时期的西藏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公元1253年,藏传佛教萨迦派在蒙古帝国的扶持下统一西藏以来,与当时萨迦王朝统治的区域相适应,藏人对西藏的概括开始变为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西藏三区"的划分,即卫藏法区,康地人区、安多马区,在这个新的对西藏的概括中,在西藏历史上曾占据过重要位置的阿里三围已经被包括在卫藏之中,这除了说明西藏的宗教文化政治中心已经从分裂时期的阿里三围转移到了卫藏等传统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对这些地区分裂于西藏区域之外的事实的反映──从吐蕃王朝分裂以来,一直到约1681年为止,阿里三围的大部分地区与前後建立在西藏的中央政权虽然仍有著极为频繁的宗教, 文化等诸方面 的接触,但在政治上似乎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从属关系。
西藏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是政治上分裂割据,文化上统一、协调、繁荣发展时代,在这一奠定未来西藏文明走向的文化复兴时期, 阿里 三围曾经是西藏文化与宗教的中心,大约位于象泉河中上游一带的古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时的古格王益喜沃修建了著名的托登寺,派遣留学生前往印度学习,学成归国的大翻译家仁青桑布翻译了大量的显密经典,开创了“上路教律",并成为西藏历史上划分新旧密宗经典教法 的分界线 。
1042年,古格王以献身佛教邀请阿底峡至托登寺讲经说法举行盛大的法会,史称“火笼年阿里大法会",掀起了西藏佛教後宏期的宗教热潮,并由阿底峡传出西藏佛教的噶当派(即格鲁派前身),当时,托登寺成为西藏宗教和文化中心,由于这一中心的形成,阿里一直在西藏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作为阿里三围之一的拉达克又被称为麻域,即麻地方之意,大约十二世纪末,当时的拉达克国王拉青恩珠派人向止贡派的创始人交巴吉丹贡·保仁青巴献上大量的贡品,并派拉达克僧人到止贡学经,从此拉达克僧人赴止贡学经就成为惯例,因此,拉达克在历史上一般是信仰藏传佛教噶举派中的分支之一止贡派,当然这仅仅是一般而言,和西藏其他地区一样,拉达克也有其他教派,如十五世纪初,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就曾派人前往拉达克并在拉达克首府列城创建了格鲁派寺院柏图寺。
十六世纪,当时的拉达克国王才旺郎嘉曾征服阿里三围中的其他地区如古格、普兰、(两地现在西藏阿里地区)佐朗、洛(两地现并入尼泊尔境内` 洛'即木斯塘地方,主要信奉藏传佛教萨迦派, 六、七十年代,流亡藏人曾在此建立游击基地),是拉达克王朝最强盛时期。
到十七世纪,与拉达相邻的古格国王赤扎西巴登改变祖先尊扬佛教,为佛教施主的传统,允许并纵容化装成商人潜入的葡萄牙籍天主教传教士神甫德·安瑞特等人在辖境内传教,传教士不仅处处攻击佛教,并于1626年借助国王的支持,拆毁民房修建起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从印度召来更多的传教士,并试图劝说古格国王夫妇正式改信天主教,强迫喇嘛还俗等,由此引起由出家为僧之国王弟弟所领导的虔诚信仰佛教的当地藏人的反抗,作为兄弟之邦的拉达克国王僧格朗嘉(1595----1645)乘此之际,于1635年派兵在当地佛教徒的支援下,攻入古格,杀死国王,驱逐传教士,如此,曾经作为西藏文明之中心的古格王朝至此灭亡。国王赤·扎西扎巴试图改变具有深厚基础的佛教文化而引进新的宗教,终于在西藏传统力量面前遭到殒命亡国的下场。
僧格朗嘉还继续 派兵至西热、嘉嘉(现约 在日喀则专区范围内)一带,强迫当时的西藏国王丹增旺波交纳金银茶叶多箱。
他的孙子德列南嘉( 1675----1705年在位)乘西藏与不丹交战之际,挥兵攻占了古格、普兰等地。
1679年,五世达赖喇嘛派出一支藏 军,由蒙古部 达赖汗的堂弟扎西伦布寺僧嘎登旺泽率领收复失地, 击败长期占据阿里的 拉达克军队,并 挥兵攻入其都城──列 ,拉达克转而投靠并引来`卡其纳瓦'(中文中有不同的译法,如莫卧尔国、蔑粟车国的纳瓦 等, 此用藏语音译),两军联合反攻,开始获胜,但最终 仍为藏军所败,故不得不 向西藏求和,和谈结果规定拉达克每年要向西藏政府进贡,史称“拉达克年贡",西藏则答应向拉达克提供一定数量的茶叶。
到十八世纪中叶,拉达克王才旺朗嘉和朋措朗嘉兄弟争夺王位,分别向西藏政府投诉,七世达赖喇嘛于 1753年派遣噶举派高僧噶托·才旺洛布以及两位阿里地方长官前往解决,规定拉达克王位由长子继承,其他兄弟出家担任柏
1822年印度锡克王国控制下的导格拉侵入拉达克,并扶持才旺绕丹为拉达克王, 1842年,导格拉人废黜了拉达克最後的国王贡噶朗嘉,由导格拉·古拉辛格统治拉达克,至此拉达克正式灭亡并入印度锡克王国中。
1948年,英国人退出印度,印巴分治时期, 统治 拉达克的克什米尔国主宣布并入印度,但 因克什米尔 居民多穆斯林,在印度军队开?肟耸裁锥耐保突固咕右部耄纱艘⒘死粘志玫? 印巴冲突,位于停战线印度一边的拉达克被并入克什米尔自治邦。 其他原为 阿里三围之区域的 巴尔蒂、珠夏等地, 则被分隔在克什米尔停战线的 巴基斯坦 一边,仍称巴蒂尔。
历史上,这些地区是西藏的地域,至今这里的人们仍然说藏语,住著被现在的西藏还要传统的藏式房间,遵循著西藏最古老的传统,一切都似乎 没有改变,只有 西藏在强邻分割下,早已经 是面目全非了。
拉达克现状
当飞机降落在一片荒漠之中时,我才醒悟到已经到了 拉达克的首府──列。列位于僧格卡巴旁的一个缓坡地带,除了市区有绿色而外,七月盛夏的拉达克竟依然是一片荒凉,从飞机上往下鸟瞰, 喜马拉雅崇山峻岭中,瞩目所及全是雪山和寸草不生的荒山漠地, 只有偶尔出现的顺著河沟呈狭长形延伸的绿洲地带,那点点星星地 分布在雄伟但荒凉且无边无际的雪山冰峰中的绿洲 ,仿佛海洋中的一叶漂舟,实在是太渺小了,可是这就是拉达克人生存的依托,几千年来,他们就是依靠这断断续续点点星星的绿洲延续其种族、文化的,那拉达克和西藏的有人类生存的绝大部分地方是无法比较的,虽然拉达克在地理、文化、种族等仍然是西藏的一部分,但那无疑是西藏气候或 环境最恶劣的一部分,西藏的农业区大部分也 是顺著几条大河流呈狭长形分布,但 其他 地区现在这个时候已经 是绿油葱葱,一片盎然。
在拉达克有几千 名流亡藏人客居,大部分都在列城附近居住,形成六、 七个自然村 ,在街上与 一位藏人邂逅相遇,他领我到僧格卡巴河畔说这是从西藏雪山脚下 流出来的 水,他特别强调是没有汇合其他河流的直接来自西藏的水,我用双手掬水喝下一口略带浑浊的河水,一股熟悉、彻骨的清凉,哦!那久违的清凉甘甜,撩拨起了我悠悠 的乡愁。
当然,我更 关心的是现实的拉达克人对 西藏的认识,自然也希望他们依然认为自己是西藏人,为此 问一些拉达克人,你们是西藏人还是拉达克人?他们说,“ 我们原来是西藏人,现在是拉达克人"。我对其中一人问:为什麽现在不是西藏人? 这话显然使对方为难,但他还是回答说:“ 如果我们是 西藏人,就不免中国人的侵暴,我们也 要和你们一样流亡世界各地,家乡就不属于我们了 ",一位藏人也说拉达克人过得已经很好了, 认同藏人又 何苦呢?这不免让我产生一丝淡淡的失望。
其实,不仅仅是拉达克,原阿里三围划并其他国家的也都差不多,原来同属于 阿里三围之一的亚泽王系( 又称之为宗朗王),其辖区包括跺沃(波) 、孟巴、列米等,现在都已经并入尼泊尔王国,但在历史上, 历代亚泽王不仅 是止贡派僧人在冈底斯山修行之僧人(历史上,止贡派有派人到冈底斯山修行的传统, 多则上千,少则五百以上) 的施主,与止贡派关系密切,其境内有列米德青寺、根宗寺、孟日绰、哆沃(波 )协多杰宗等止贡派寺院,而且五世达赖喇嘛建立噶登颇章政权时,亚泽王纳然森哈曾亲赴拉萨拜谒并贡献丰富的贡品,此後的历代亚泽王每年都要向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通信 问安,并贡献银两等。
但到十八世纪中,亚泽内战四起 ,而亚泽的最後两个国王又强迫人民放弃佛教信仰,改信印度教的一些神,由此内部人心涣散,这时新兴的尼泊尔廓尔喀军队又不时侵入,六世达赖喇嘛时期,西藏政府曾在亚泽和尼泊尔之间划定界限,但大约在西藏遭受内忧外患之 七世达赖喇嘛统治时期,尼泊尔人又占据了大量亚泽的辖土, 在此忧患之时,作为?腹奈鞑匾蚕仁? 陷入内乱,接著又是尼泊尔的入侵, 满清政府又 乘机插手西藏事务,使西藏自顾不暇,自然无力 顾及亚泽。
1792年,满清协助西藏反击尼泊尔的入侵并打败尼泊尔军队 ,当时亚泽王曾向西藏政府申诉,要求西藏政府 做主恢复六世达赖喇嘛时期确定的边界,西藏政府虽欲乘机解决之,但遭到满清官员的阻止。不久,在侵略西藏遭到失败的尼泊尔却在西藏的另一边获得补偿,他们不断 侵入亚泽领土,并于 1801年吞并了全部亚泽领土,吐蕃赞普後裔建立的亚泽也就这样被并入尼泊尔境内。我从西藏逃亡印度时,途径这些地区,尼泊尔是个贫穷的农业国家,当地人大部分依然以 藏语为第一母语 ,虔诚信仰藏传佛教止贡和萨迦等教派,而且大部分地方至今和西藏农村一样没有电灯,但他们也和拉达克一样并不急著认祖归宗,如果说历史上曾为上国之西藏 令人羡慕,则现代 西藏人凄惨的 命运已经没有了那点优越,落下的只有被同情的份,当然也就提不起认同的任何兴趣,特别是对照西藏人的命运,他们都更加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权利。
列城虽然位于高原荒漠之中,但街道的繁荣不仅是西藏任何县城所不能比,甚至可以和拉萨的八廓街相媲美,更重要的是他们极大限度的 掌握著自己的命运,在拉萨乃至西藏的任何城市,开店经营者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但是在拉达克,我发现 开商店或经营生意的绝大多数是当地拉达克人,由 于环境使然,拉达克传统的贸易和文化、 宗教等联系渠道的西藏现在已经 有几十万中国驻军严守,其北面是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往南是横亘千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只有往西尚 能与印属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交往活动。 由于这些限制,当地物资相对 仍比较缺乏,停电也是 常有的事,但在从环境到交通都比西藏目前 几乎任何有人类生存 地区都要恶劣的拉达克,却为什麽会比西藏的任何县城都要繁荣呢?答案很简单,拉达克人努力开发的旅游业 推动了 拉达克的繁荣发展。另一件让我纳闷的是 在这样一个正在欣欣向上的 旅游区, 印度人经商的又为什麽这样少呢? 因为据我的了解, 只要有机会,和中国人一样,他们也一定 会一边诅咒不便的交通和气候,一边住下来经商,疑问很快就得到答案, 那就是印度的民主制保障了拉达克人的权益,由于印度的民主制度允许各自治地区制定适合本地区 的各项法规,因此使拉达克人有权利和机会 制定一些规章,以保持本族人在自己土地上的优势地位,而 拉达克人鉴于许多地区的前车之鉴, 规定 任何人不准向非拉达克人出售土地,土地的买卖只能在拉达克人 之间进行,这一权利使拉达克人避免了西藏的命运。
在拉达克,另一个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自治,因为拉达克在印度也是一个自治的地区,说起来, 我们藏人实行中共式的“ 民族自治"也有年头了,因此,一说到自治,藏人首先想到的 就是自己所 熟悉的自治,於是马上就会产生 一种反感;可印度政府允许的自治却是让我羡慕万分,拉达克的行政机关是一个称为“拉达克自治发展政务会" 的在行使 教育、水电、 公路以及经济 发展等一切政府权利, 政府首长清一色的全是经过人民投票选举产生的当地人,他们穿著传统的服装,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愿望邀请达赖喇嘛,并用传统的、 西藏人正在慢慢流逝的礼节欢迎 一切藏文明所 含盖之 地域和国家的领袖达赖喇嘛; 虽然作为母语的 藏语尚未成为印度政府正式承认的文字之列,而且由于拉达克长期处于穆斯林的统治下,佛教文化和记录佛教文化的藏语遭到打击,但在拉达克藏语的 教学已经 开始起步,商店门匾上歪歪扭扭尚谈不上正规的藏字表明著他们的认同和执著。一些西藏最古老的传?痴谄占埃? 在一个当地喇嘛募捐建立的简易学校中,当 几十个六、 七岁的幼童唱著我们家乡只有一些年老的人才会唱的颂歌迎接达赖喇嘛时,作为藏人,我真是感到汗颜。
我在拉达克看到的这些,其实 就是西藏人目前不惜上街游行坐牢牺牲生命而争取的 ,在拉达克,人们根据民主制,自动的享有这些权利。 在中国统治下的西藏,即使 仅仅 让你在会议上说两句藏语,中国官员也会 摆出一副宽容赐恩的模样,一些藏人官员也就自觉或奉命在电视上亮相, 摆出一副 感激涕 的样子以歌颂党的好政策, 叩谢 浩荡皇恩;但在拉达克,人们不必感激谁而可以挺起胸膛享受法律给予自己的权利,也许,这就是民主与专制的区别──民主强调拥有的权利,专制强调赐予── 让你活著本身就是 大王的恩德。
我突然想到,如果有一天,西藏灭亡了,只要印度仍然保持民主制度,拉达克一定是最後的西藏,那时如果我还活著,那就 只好移民到拉达克了。
离开西藏文化而生存,对我永远是痛苦。
短短四天的拉达克之行结束了,虽然仅仅是走马看花,所得印象也是浮光掠影,但在我 已觉得 我已经 了解了拉达克人为什麽不认祖归宗的道理,是民主制使他们“数典忘祖",我们西藏人又能埋怨谁?
--------------------------------------------------------------------------------
(注): 据《安多政教史》和《苯 教流源》记载,在吐蕃时期,就有阿里三围之称,当时的阿里三围是:普兰(现西藏境内)、 麻域(拉达克) 桑嘎(现并入印度喜玛谐尔邦和拉达克)为一围;里域(今新疆和田) 巴尔蒂、 珠夏(两地分别在拉达克的北面, 现划并巴基斯坦占领之克什米尔)为一围;象雄(指以古格扎让卡为中心的地区)、上赤代(冈底斯山以北现噶尔、日土、革吉县一带)下赤代(冈底斯山以东地带现仲巴和玛旁玉措湖周围) 为一围。
说明:本文有关阿里三围的资料主要引自 尊胜的《分裂时期的阿里诸王世系》一文 。
--------------------------------------------------------------------------------
本文原载《民主中国》(美国)
标签:
西藏境外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