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

西藏隐藏着什么 作者:失传的咒

西藏隐藏着什么

[ 2008-7-16 15:30:00 | By: 失传的咒 ]


西藏隐藏着诸佛的密意

西藏隐藏着王者的登天之梯

西藏隐藏着香巴拉大门的金钥匙

西藏隐藏着神秘先知的古老谶语

西藏隐藏着业缘果报的最后谜底

西藏隐藏着涅磐的火山

西藏隐藏着文明的伤口

西藏隐藏着雪的末日 仰望的末日

西藏隐藏着天界的神鹫

西藏隐藏着神鹫的使命 ---

带领我们带领西藏的遗体

飞升清净 光明刹土

2008年9月13日星期六

朱瑞: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对汉藏两族都不利

(此文首发于唯色博客)

“现在,我看见遥远的他乡有人在莫名地入狱,莫名地死去。我们远隔千山万水啊,所以我认为他们的遭遇和我没有关系,所以我想不起来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每个人的死,都是‘我’的消减,因为每个‘我’都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摘自著名财经作家苏小和的《丧钟为谁而鸣》

“佛教徒理应是爱好和平的人,但看到的是他们手持匕首,焚烧旗帜,捣毁窗户,满腔怒火。但是是否有可能,让他们说出他们的想法?是否可以邀请他们到中央电视台谈谈他们是怎么想的,而不是简单的认定他们是不法之徒。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不可以?是谁筑起了误解的高墙?又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一直把他们视为野蛮人,有可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唯一的结果是裂痕和怨恨加深。如果想要让其他人消失,无论是在肉体还是在精神层面上,这才是野蛮血腥的。”

——摘自著名艺术家艾未未访谈《表明真相的时刻》

以上两位作家(艺术家)的宇宙观和至善至美的精神品质,不仅给藏人带来了希望,也给汉民族带来了希望,甚至说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可是,打开互联网,仍有不尽的中国人正在咒骂藏人“分裂祖国”,没有任何根据地指责尊者达赖喇嘛,甚至为一位老人——塔泽仁波仁——的去世而拍手叫好,却无视中共军队,正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行于那片曾经歌声如缕的高原。这种缺少最基本的人的善心和悲心的行为,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是中共政权培养出来的新纳粹,它将毫不偏离地把中国推向黑暗。

极端的民族主义,就是纵容中共继续信息遮蔽。因为信息的不完整,中共可以毫不犹豫地出兵支持屠杀了300万人(当时柬埔寨总人口不过700多万人)的红色高棉政权,又美其名曰“对越自卫反击战”。据说,在短短的16天里,中国方面就有二万多名军人阵亡,平均每天 死去二至三千人。如果那些死者的亲人如今知道真相,会不会为这种公然的欺骗而绝望?因为信息的不完整,当苏丹在达尔富尔进行大屠杀,全世界都在震惊和愤怒的时候,却没有哪个中国人站起来,质疑中共政府扮演的角色!同样,因为信息的不完整,没有人知道五十年前的三月,在圣城拉萨,究竟有多少健康的父亲和儿子,死在中共的枪下!一位为中共工作了多年的官员,回忆起“四水六岗”(以康人为主的藏人反抗队伍)和解放军交战后的第一个早晨,说:“这时,路上好多尸体都没有搬,大部分是四水六岗的,也有藏兵尸体,解放军的尸体我一个也没见到。”还有一位西藏老人回忆当时在小昭寺的交战情景,说:“那天早晨,我正在听汉人的广播,突然出现了干扰,而后,传出了藏语。”“说的是什么?”我问。“‘吃人的汉狗’!”老人慢吞吞地说。“为什么?”“解放军的枪法很准,尽管他们在下面,每一枪,都能准确地打到藏人的前额。藏兵和小昭寺的僧人本来占据有利的高处,可是,战斗只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小昭寺的地面,铺满了藏人的尸体。”因为信息的不完整,仍然没有人知道五十年后的三月,究竟在青藏高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所有的藏区都在抗暴?为什么中共不让藏人站出来说话?一个连信息开放的自信都没有的政府,是不是隐藏了太多的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们说,人民币不会涨,人民币开始飞涨。他们说,要尊重宪法,违宪变成废纸一张。他们说,要实现民主,却时时刻刻在巩固集权。他们说,一定要法治,却处处违法乱纪。……他们说,改革,就是重新分了土地,分了国家,分了可分的一切。他们说,开放,就是封锁网络,封锁年轻人的心。”这是艾未未的博客上一篇名为《不要带口罩》的文章。六千多次被阅读,一百六十六个跟贴。对中共的腐败,大家感同身受。是的,改革开放30年,中共政府仅仅垂青于西方世界的市场经济,却不屑于西方世界的法制。在中国,政策就是法。那些制定政策的人,正在围绕着自己的目的,为所欲为。追足利益,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华民族做人的标准。上至中共高级官员,下到小商小贩,甚至连所谓的知识分子精英们,也在整体堕落。而极端的民族主义,就是在转移日益尖锐的内部矛盾,帮助中共政权,继续作恶于中国大地。

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兴奋地和我谈到她刚刚结束的不丹之旅。我说,“你一定对喜马拉雅文化感兴趣了?”“是啊,尤其西藏文化。可是……”她停下了。“可是什么?”我问。“我担心西藏文化,就要被迫消失了。”我深深地点点头:“而西藏文化是绝对对人类有益和独一无二的。”她喘了一口气:“可是,很多中国人并不承认这个事实,甚至不承认中国政府正在灭绝西藏文化,不承认中国军队正在西藏乱杀无辜。”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开始吞吞吐吐,原来,她不想和我这个中国人发生没有结果的争论。“我有一个助手,”她说,“她是中国人,居然走上街头,抗议西藏人分裂中国!”“你是怎么看的?”我问。“她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又在美国,有条件知道真相,可是,她拒绝听别的声音,我为她难过。”“这是多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是的,她吃了毒药,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毒了。”事实上,这位心理学教授,并不是第一个谨慎地和我谈到西藏问题的西方人。他们中的大多数,甚至我最好的朋友,在谈到西藏问题时,都变得小心翼翼了。是的,在中共的鼓动下,一些中国人正把西方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怜悯,看成“反华势力”,使汉民族的整体形象,在这个世界里受到挑战。换句话说,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使中华民族正在同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走向对立。

为什么毛泽东仅仅提出了“和平解放西藏”?显然,西藏和其它的中国省份不一样,不一样到必须双方签订协议。而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本是不需要签订协议的。当然,我不是想得出一个结论(那个结论在今天,已没有了太多意义),只想告诉大家,中共在西藏问题上,最初是小心的,看上去是友好的,但是,站稳了脚跟后,也就不再顾及什么了。从五九年大肆枪杀“四水六岗”到源源不断地把所谓的“分裂分子”关进监狱甚至折磨致死;从没收贵族的私有财产,到拆毁寺院,真是史无前例。五十年来,西藏早已千疮百孔。

一位流亡瑞士的藏人告诉我,他是第一个可以回到西藏看望亲人的境外藏人。我说,“再次看到西藏,你有什么感想?”他的笑容没有了,浮现的是我至今难忘的肃穆,“支离破碎。”他说。我惊讶地看着他,我这个从没有见过古老西藏的汉人,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中共是西藏的救世主。后来,当我在帕廓的深巷里为夏札家族的主宅惊叹的时候,人们告诉我,这样的建筑从前环绕帕廓的就有五百多座,1997年只剩下93座了,现在只恐是寥寥无几了。当我站在拉鲁湿地,为那一片荒芜而止步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这里,曾是水草丰沛的沼泽,是拉萨的“空调”,是一片繁花似锦、独成一景的“亚西”(历代达赖喇嘛家族)庄园。当我站在大昭寺侧边的“松却绕瓦”(讲经场)时,人们告诉我,这是每年举行新年祈愿大法会时辨经的地方,可是,这个最重要的西藏传统的宗教节日已经被禁止了,许许多多的宗教节日都被禁止了……为什么这样粗暴地对待西藏文化?为什么藏人不起来抗议?这是我脑子里闪出的第一个问号。现在,藏人起来了,可是,却被所有的中共媒体别有用心地指责为“分裂祖国”,可是却少有人因此而质问中共政权的政策,没有人想到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显然,爱国主义的毒素正在毒害着一个民族。

今天,在拉萨——昔日的圣城,军队、警察、便衣、摄像头,正对准藏人可能出现的地方,恐怖如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我们不禁要问,奥运的和平在哪里?奥运给汉藏两个民族留下的是什么?二十一世纪,当和平的春天,正在温暖着这个世界的时候,世人不得不把目光怜悯地转向那寒冷的高高的高原,为苦难中的藏人流泪和呐喊,同时,也使汉民族陷入一片难堪的包围之中。

弱肉强食的法则,是动物世界的规律,而人类的文明,应该以同情和怜悯弱者为本。这也是何以藏人会得到世界上众多国家和民族的支持。因为他们的领袖,是和平的真正实践者,是人类精神的珠穆朗玛。 希望中共不仅为藏民族,也为中华民族的切身利益着想,反省多年来的治藏政策,结束对西藏灭绝人性的军事管制,停止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客观地倾听藏人的声音,面对面地和尊者达赖喇嘛展开对话,敞开胸襟,解决西藏问题,还给汉藏两个民族一个正常的未来。

前车之鉴,并未过去太久:在民族主义的唆使下,整整一代人,理直气壮地向犹太民族举起了屠刀,使希特勒本人过早地结束了生命,使两个民族(犹太民族和日耳曼民族)在以后的几十年中陷入痛苦不能自拔。勿容置疑,极端的民族主义,是这个世界的灾难。

一个思维健全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尤其是那些站在人类之上,正在进行深长而痛苦的反思的人,我可以骄傲地说,他们是汉民族的良心,是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也必将成为中国的脊梁。

完稿于2008年9月11日

转截:The Distorted Image of Tibet (Part I)

以下为《大纪元》对我的采访报道(英文版)第一部分



The Distorted Image of Tibet (Part I)

Special interview with Chinese writer Ms. Zhu Rui
By Lin Caifeng
Epoch Times Staff Sep 9, 2008 Share: Facebook Digg del.icio.us StumbleUpon
Related articles: Life > Travel


Tibetan Herdsman (Getty Images)

“Before I came to your hometown, I had thought it was a deserted place set in barren mountains; now that I’ve visited your hometown I know it’s filled with the fragrance of flowers. Before I met you, I had thought you were a primitive people; now we’ve come to know each other, so I know you are really a noble nation.”

These are the lyrics of a Tibetan folk song Ms. Zhu Rui, a writer of Han nationality, first heard at a Tibetan’s home, and these words expressed exactly how she felt about Tibet.

Growing up in mainland China, Ms. Zhu went through a transformation from having a distorted image of Tibet, to loving its culture and people after she visited there. Now an immigrant in Canada, she can’t seem to get Tibet out of her mind. Tibet has become a part of her life, like her pulse and breathing. That distant and mysterious land lies right at her life’s turning point and has been leading her toward milestone after milestone in her literary creations.

As Tibet is now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he Epoch Times interviewed Ms. Zhu Rui in Canada, and asked her how she viewed Tibet, Tibetans, and their culture. During the interview her sensitive mind and soul took us on a journey, exploring that beautiful yet unfortunate snowy plateau.

My First Visit to Tibet: Chinese Han - Tibetan Conflicts

Ms. Zhu Rui: When I was young I had numerous meetings at which we were asked to recall the bitter past and be thankful for the sweet present. At that time, my impression about Tibet was that it was not only undeveloped, but also barbarous and to be feared. But later my perception of it changed.

It became a civilized, clean and picturesque place. I can’t pinpoint the exact cause of that change, as it is too distant in my memory. Like most Chinese, I was brainwashed by communist propaganda. Whatever was said about Tibet was not good, and I accepted that it was not good. In the 1980s,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gime seemed quiet on many sensitive issues—including on Tibet—and many works on Tibet from different angles appeared in China. I even found books on Tibet by foreign writers, and I became interested in the region.

My first trip to Tibet took place in 1997. On our drive to Bird Island in Qinghai Province, I saw the first Tibetan tent, so I asked our driver to stop the van. As we started toward the tent, the people in it, a Tibetan woman and her husband and two children, came out greeting us. Happily, they ushered us in and treated us with their favorite food: butter tea, and they offered their only cushion for us to sit on.

I left the hostess 10 yuan (approx. US$1.4) before we left. But another Han woman in our van asked the Tibetan woman, “Other people all practice family planning. How come you have two children?”

Back in the van, one of us exclaimed, “Tibetans are really poor!” Another one said, “Poor? Isn’t it good here?! These pastures are all free!” Hearing their conversation, thinking about how that Tibetan woman treated us with the best they had without seeking anything in return from us, my heart felt heavy.

As we reached a desolate stretch of land on our drive on the Qinghai-Tibetan highway, we saw a Tibetan couple with the wife carrying a baby walking on the side of road. They waved to us, wanting a lift. So I said to the driver, “Shall we give them a ride?” As if he didn’t hear my words, the driver stepped on the gas and the van moved faster. “Why didn’t you stop the van?” I asked. “It’ll be beyond the capacity of the van,” he replied. “It’s not true. We can take six or seven more passengers. They are so helpless in this deserted area. If we don’t give them a hand, who knows how long it will be, before they can expect to see another vehicle coming? Why can’t we help them?” “You are so naïve. You don’t know that Tibetans are dirty. If you allow them to step onto the van, you’ll all hate the odor on them.”


The rolling mountains, lakes, cows, and sheep in Tibet. (Getty Images)
I knew I couldn’t make him change his mind and gave up. I looked out the window and saw that the hands of the Tibetan couple still raised but now frozen.

When we arrived in Tibet, I found that everything was different: the language, the clothing, the buildings, the religious sites—and I liked them all. As I was strolling down Barkhor Street—the busiest shopping street in Lhasa—I was totally absorbed. The earthen jars, the stringed flags, thang-ga paintings, turquoise necklaces, and costumes all amazed me. When I entered the Buddhist temples, I was awed by the beauty of the architecture. People in them were all so quiet and I was surrounded by an atmosphere of serenity.

My Second Visit to Tibet: Simplicity and Honesty

The second time I visited Tibet, I stayed with a Tibetan household because I wanted to see how they lived. The hostess never stopped chanting scriptures.

I visited Lhamo Lhatso, also known as Goddess Lake. It’s a holy lake in the heart of the Tibetan people. In identifying incarnations of the Dalai Lama and the Panchen Lama, the lake is consulted for clues. It was a hard journey to Lhamo Lhatso. There is no paved road and it took us a long time before we arrived. When I returned, there were lice in my hair and mud all over my body.

The hostess quietly washed all of my dirty clothes. I felt embarrassed. “I am so young; I can wash my own clothes. How could I let you do it for me?” I asked. “You just came back from a pilgrimage. So when I do something for you, I am doing something good. I am accumulating good karma,” she replied. “It was not a pilgrimage. I am of Han nationality. I don’t have any faith in my heart. I went there because I wanted to know my previous and future lives,” I continued. “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 as long as you went there,” she said.

I later moved to another farmer’s house that did not have electricity or running water. They made a living by weaving wool blankets. When it was time to leave, I said to them, “I’m leaving.” They didn’t expect me to go so soon, and brought out everything they thought was good, such as potatoes, and asked me to take them home. I said I wouldn’t, so they insisted that I take the blankets they made. I saw they were so sad at my leaving, so I said, “I’ll come again when farming starts.” Hearing that, their faces lit up, starting to count how many days were left before the farming started.

Their spiritual life is centered on giving, being grateful, and trust. These are typical Tibetan people.

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

中共某西藏官员回忆塞赤活佛在苏联(节选)

朱瑞记录整理

一九五七年七月,团委良风叫我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和学生联欢节。派了一个美国吉普,送我从拉萨到青海,然后,我坐火车到北京。在北京,好多省、市、自治区的青年代表都集中了,团中央组织报告会,学习会,提前训练了一个多月。

我是西藏代表,住在和平宾馆,其他代表住在小旅馆,中央给我派了一个翻译,叫益西措,是德格人,团中央干部。几天后,青海的一个代表——塞赤活佛搬来了。

代表们天天听报告,学习讨论,当时代表团团长是胡耀帮,还有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吴学谦。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当前的国际形势,中国对国际某某问题的态度。结果,专有一个题目是西藏问题,谈西藏将怎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就交给我写了。我把稿子交给益西措翻译成汉文,经过中央修改后,就共同来学习。

团中央给男代表发二百元人民币,女代表发三百元人民币,因为她们要买一些化妆品,做一些衣服。
我们都带了很多很多纪念章,像和平鸽什么的。

团长、副团长、秘书长坐飞机去了。其他的人坐国际列车,通过满洲里到苏联。

在火车上我跟塞赤活佛在一个包厢里,我们的包厢最好,软席,有沙发,有卫生间,有淋浴。塞赤活佛是塔尔寺的主持,塞赤在藏语里是金座的意思。

从北京到莫斯科一共用了十七个昼夜,每到一个站,都有迎接和跳舞,最少也要停十几分钟,也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候。

到莫斯科后,都住在诺什山根旅馆,是专为联欢节盖的。我和青海的塞赤活佛住一个房间,苏联给我们派一个小伙子扫地,整理屋子、被子、倒茶、倒水,那个小伙子是穆斯林,星期五下午就不来了,他去做礼拜。当时,连团长都没有派人伺候。

一共有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参加,四万多人。国内去的有党员、干部、军官、科学家、知识分子、劳动模范、艺术家、运动员、民主人士占的比较少,虽然是青年代表团,七十多岁的老头也有。

联欢节进行了十五天,有体育比赛,文艺比赛。西藏民族歌舞团也参加了,他们跳了热巴舞,得了铜质奖章。跳热巴舞的时候,跳不开,台子小,有一个人摔了。中国的其他项目得了好多金质、银质奖章,我记得一个搞体育的举重运动员叫陈敬开,就得了金质奖章。

我们参观了克里姆林宫、列宁和斯大林遗体,当时他们两个都在水晶棺里。苏联的一个记者采访塞赤活佛,说,你们到苏联看了列宁、斯大林的遗体,有什么感想?活佛说,列宁和斯大林生前在世界上是有名的,现在他们都去世了,只留下了遗体,其他什么都没了;我们宗教上就是讲这个道理,地位再高再大也要死,死了以后都是一样的。

记者立刻不采访了,生气了。记者走了以后,我说,哎呀,你这个活佛用宗教的道理回答不行呀!后来,参加过联欢节的人来教我们怎么回答。第二天,有个记者采访我,列宁、斯大林的事都没提,只说你到苏联有什么感想?对你的一生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我说了苏联怎么好怎么好,大街呀、建筑呀,卫生呀、美呀,我说,一生最深刻的就是这次联欢节。记者乐了,不停地记笔记,说,你是从世界最高的地方来的,我们应该照个像。还说,采访的东西写成稿子后,要征求你的意见,对,发表,不对修改。就找了一个印度人和我照了像,后来,报纸登出了我和印度人的照片,还谈了我是从世界最高的地方来的。

青联节的口号叫:和平友谊。一见面就交换纪念章及我从西藏带的布达拉宫照片。男女青年拥抱接吻,中国青年男女都很害羞,其它的国家不害羞。

在莫斯科,就中国青年穿得最整齐,排队去,好像部队式的,规规矩矩的,一看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其他国家都是随便的,像匈牙利、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没什么区别。

我们有个规定,晚上都要回来,不能在其他宾馆、饭店留宿。要五六个人一块上街,不能单独行动。结果呢,苏联同志提出意见,说态度最不好的是中国青年和美国青年。我们就开会了,说咱们中国青年像保温瓶一样,里面热,外面看不出来。从此,要大家表现出来一点热情,也可以单独行动了。

联欢节期间,在苏联的一个公园里举行了大型酒会,除了团长副团长,还有十七八个人参加,我也参加了。赫鲁晓夫来了,跟大家握手、敬酒。

中国住苏联大使馆也请了中国代表团,说,今天你们回家了,平时,你们吃西餐,今天你吃中餐。

参加联欢节的接待人员包括炊事员,都是各大学的学生,培训了一两个月吧。招待得很好,说是一天四十五卢布的标准,那时候算非常高了;吃的都是自助餐,餐厅里摆着柜子,大盘子里装几个小盘,要吃什么就选什么。早餐是牛奶、咖啡、茶,都是装在保温桶里,自己倒。吃饭时,门口都是大学的学生,不停地说,请进、再见等。
各国都在举行联欢,有时是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我陪胡耀帮同志参加了印度等几个国家的青年联欢,联欢时大家一块儿跳舞。团长胡耀帮从不穿西装,只穿中山装,开幕和闭幕时,我都穿了缎子的藏装。

听说莫斯科大学很大,一个人生下后,一天住一个房间,活到一百岁才能住完。

中国代表团到列宁格勒参观后,就从西伯利亚坐国际列车回来了,艺术团的红线女、杜尽芳、魏喜奎及日本青年代表,也和我们在一个车上,我们在火车餐厅里也开了舞会。演员们都说,和藏族喇嘛一块儿照像光荣。抢着和塞赤活佛照像,还有的和活佛拥抱着照像。活佛才二十三岁,连芭蕾舞都不看,他说妇女太露了,这个不好,他是很有宗教规矩的。但是,演员们由不得活佛同意不同意。

一九五九年,塞赤活佛死在了监狱里。

2008年9月11日星期四

转自艾未未博客:递申请

08.09.11 递申请 (2008-09-11 15:47:23)
标签:赵赵 法警 接待室 女警 杨佳 江西 分类:杂谈



2008年9月10日,教师节。上午十点,我(徐烨),路青,赵赵,郭克四人,从北京草场地前往东交民巷27号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亲自递交几天前被快递退回的,关于杨佳案写给大法官王胜俊法官的申请书。

到达最高人民法院大门左边的传达室,三名年轻武警战士接待了我们。我们向他们表述了此行的目的,他们的答复是“没有电话无法投递信件,我们只是门卫,不负责签收信件快递,如要寄信只能通过邮局”。僵持了大约半小时,为了不耽误影响后面其他人员送月饼,我们被劝说离开最高人民法院传达室。

11点40分离开传达室,我们询问门口值勤的武警战士,有什么方式可以把信件递进最高人民法院?武警战士递给我们一张小纸条,指示我们去丰台区永定门幸福路18号,最高法院接访室。



12点30分几经周折,找了个黑车,把我们带到位于南二环路开阳桥与陶然桥之间路南的一个胡同里,对面是陶然亭公园。一个破旧的大门,门口的道路没有修整,相比各地的公检法大楼,最高法院的接访室简陋和破旧。大门紧锁,被告知下午13点30分才办公。

13点30分,一行4人来到接访室门口,法警与排在第一位的上访群众产生争执,推搡。发现我们拍摄后,从里面冲出的6名法警一涌而上,包围并大声叱问我们。

我们说出此行的目的,是希望向高院大法官王胜俊递交申请书。

法警:“王胜俊?连我都见不到我们领导,你想见就见?”

问:“那如何能把退回的信件递交呢?能否交给里面的法官代为转交?”

法警:“你们写了王胜俊收,我们谁敢拆看,没有法官敢受理。”

问“那写谁收才能把材料递进去?”

法警不耐烦的说“那就写领导。”

我们只好打开一封写给大法官王胜俊的信件,“那我们就把材料递交给能接待我们的领导。”

法警无奈的回答:“那我帮你们问问我们领导。”

过了5分钟,出来一个穿白衬衣的人,出来接见我们。

我,赵赵,郭克过了3遍安检,来到一个门口写着“刑事”的房间,屋里的西北角铺了一张简易的小床,靠东墙有一台破旧的电脑和打印机,我们与法官中间隔断着一块很久没有擦洗的玻璃。

问“你们判决书带了没有”

我们答:“判决书在杨佳母亲那,大家都知道,杨佳母亲至今下落不明。我们这里有一封申请你先看看”

问“那你们是代表那一方?是律师?还是记者?”

答“我们代表受害方”

问“你们是对赔偿金不满意吗?”

我们茫然中。。。。。。

法官很着急离开办公室。

门卫警察气势汹汹的说“刚才他们拍摄我们了”,

白衬衣人很生气的从走廊进来说“谁让你们拍摄,这里也能随便拍摄吗?把他们设备打开,把外面那个等着的女人也叫进来”

赵赵说,她只是陪同我们一起来的,和这事没有任何关系。

白衬衣人说,这是什么态度,你这样我很不高兴。摔门出去,没有人搭理我们了。

郭克被2个警察夹着,要求把机器打开,查看我们的拍摄片段后,勒令删除。

我说,我们按正常程序办事,依法申请你们依法受理。你说不让拍摄,我们就把带子洗掉了。有什么我们好好说。

白衬衣人回到房间,问,你们到底是什么目的?谁派你们来的。

答,我们是合法公民,代表我们自己。来申请法院对杨佳案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审理,我们希望最高人民法院能依法监督上海市人民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

白衬衣人愕然“什么,你们是代表杨佳来递申请?就是那个杀了6个警察的人?我还以为你们代表6个受害警察家属呢。你们觉得他判决不公正?他杀了6个人”。

答,我们希望审判过程中,能够公开公平公正。一审有很多疑点,我们希望最高人民法院能够责令异地重新审理此案,希望通过此案推动中国司法进步。

领导说,别和我说那些空话。对手下说,去外面把那女的带进来,再给他们每人一张表格,添完让他们走。

路青被带到小房间。一个警官说“你们把邮差和律师的事都做了,闲的了吧”

法警给我们一人一张登记表。大致内容如下

姓名 性别 年龄 证件号上访次数住址

审案件,案件号,判决法院,判决日期



希望高院做什么。

撤消原判决

。。。

行使监督

。。。

对高院有什么意见。



这时门外传来女高音,“什么还有人帮他上访?就那个上海杀了6个警察的人”。

填完表,被带到一个大接待室,

女警察“去,你们都老实到那靠西边墙边坐一排去。”

路青最后进来,没有听到女警的教诲,选了北边靠门的座位坐下。

女警“让你坐那边去没听见啊?”

路青说“我就坐这里不可以吗?”

女警不依,“就是不可以,去,去,去。那边坐好。”

路青说“这里不是坐椅吗?坐哪不是坐啊?”

女警恼羞成怒“你是不是闲的?”

路青站起来说“你这人怎么说话的?什么叫闲的?我就是闲的怎么了?”

女警出门,另一个女警帮我们办理登记。

我问“结果我们什么时候知道?”

“一会有法官与你们谈,你们把材料交给他,具体的他们会和你说”

下午14:30分,领导说“我们这里登记好了,外面有车送你们去找法官,院子里,车在那等着呢”

走出接待室,立刻有9个便衣2名法警把我们围在中间,护送我们到路口。门口已停了二辆外观与公交车一样的车,1名法警和9民便衣一同和我们上了其中一辆车。

车一直往南开,下午15:10分到了北方世贸五金城对面,拐进一个占地很大的一片彩钢搭建的房屋,法警把我们带入一个大房间。

再次接受安检。一个保安问赵赵“你是新疆的?”

答“对”

他直接被带出房屋。

郭克又被再次检查了一遍设备。

我,路青被保安催着一直往屋内走,看见每个隔间挂着各省的牌子,我和路青被安排在一间标有青海的接待室。墙上上写着“久敬庄接济服务中心”。我们这才知道被送进了上访人员集中接待室。

赵赵和郭克分别被安排到他们户籍所在地的接待室去了。

我和路青试图寻找郭客和赵赵,保安把我们推进接待室说“没有接你的人,你们哪都不能去,在里面呆着吧”

接待室里全是上访的群众。有一个青海的,看上去有70岁的白发老太太正在向青海管上访的干部述说,她的儿子被人用电棍打死,检察院裁定受害人为疑似自杀,不起诉的事情。干部们好象并不关心这个案件,老太太一直说,“我不是一个难缠的人,我给你们看看我孩子被电棒打死的照片吧,我不是一个难缠的人”,而干部只关心老人现在的住址和女儿家的电话和地址。老人说“你们别问了我地址了,到时候又把我送回去。我不会给政府添麻烦,我自己能来自己就能回去。”老人在谈话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哭闹,保持着微笑对待接待她的干部,她想为儿子讨个说法,她说,她的儿子是被当地法院院长的表弟打死的,表哥怎么会去判自己的表弟呢?



我们被软禁在接待室。闷热的房间里除了零星的几个上访干部在问话,没有任何人询问和搭理我们。

16:10分有一个江西的干部进来问,谁是徐烨?

我站起来,他很生气的说“你怎么跑这个接待室了。”

路青随我一起去了江西的接待室。

干部很严肃的说“你干什么上访啊?”

答“我们是为上海杨佳案给最高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

干部说“杨佳是谁?怎么江西的跑上海去了?”

答“杨佳就是前段时间在上海杀害了六名警察的人,现在他被一审判决了,我们希望法院能够公平公开公正的审理此案件。”

干部说“一个北京人在上海犯的案件你个江西人搀和什么?你是不是没事干啊。把你材料拿来我登记下。一会就有来接你。”

等了大约10分钟进来3个警察,“谁是徐烨”我站起来。

警察问“你是吉安哪的?身份证拿来看看”

答“我没带”

警察说“没带身份证?你怎么进来的,你老实点把证件拿出来”

答“我确实忘记带了,再说进来的时候,也没人说我们没有身份证不让进啊”

警察说“你没身份证就出不去,我们就不接你走”

答“我确实没带”

警察气愤的说“那你就呆这里吧”然后离开接待室。



小胖来电话说朝阳区的乡里和村里都知道这事情了,正派人来接我们。



16:45,警察回来,开了出门条来接我。

我指着路青说“她和我一起的,我们要一起走。”

警察说“你就走吧,她不归我们管。她户籍是哪的,就有那的警察来带她走。你要不走,我们不管你了,你就呆在这里。”

僵持中,看见赵赵被带了出去,

路青说“不行你先出去,在外面等我,我在这里等小韦和会计他们来接我”

出门后接到郭克电话,他已经在门外等着,小韦也已经在路上了。

警察说“你上车跟我们走”

我说“已经有人来接我”

警察说“那不行,你还得回我们那做个口供,让你同事把你的身份证和暂住证拿到牛街北口接你,不然今天晚上我们就把你遣送回江西。”

“你在北京工作,好好赚钱养家,孝敬父母就好了。没事你惹这个事情干什么?是谁指使你干的?”

答“我代表我个人。我是觉得这个判决有很多疑点,希望法院公开公正的审理。”

警察说“你这样做是为什么?你认识他?还是他给了你钱?”

答“我不认识他,他没有给我钱,做事不是都为了钱才去做的吧。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关心这个事情,一起努力推动中国司法的进步。”

警察说“你这样说我就更担心你了,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那么容易被人鼓惑,还好现在取缔了法轮功,不然你肯定去练功了。”



我被带到牛街北口,江西吉安驻北京办事处。

录了口供,把上访时间,地点,事由,又重复了一便。

吉安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副主任,吉安市公安局,吉安市纪委,吉安市财政局的干部们对我进行法制宣传和疏导劝解工作。

18:24桂诺拿着我的身份证和暂住证来接我。临行前,警察说“你保证下次不会上访了吗?”

我说“好的”

警察说“我们一直都会呆在这里,如果第二次你还上访,我就送你回去劳教。我不是吓唬你,我们是有规定的。”

吉安市财政局的干部说“你母亲是不是前几天来过北京啊?是不是和你见面了啊?你母亲我们都很熟悉。希望不要因为你的事情影响到你的家人。”



后来,路青,郭客,赵赵相继回到了草场地。

赵赵是从火车站回来的,他本来是要被押送回新疆的。

2008年9月9日星期二

回到个人主义 (转载)

作者: 苏小和

上月月底,韩国的李牧师来我家做客,我们聊起了上帝之拣选。我记得我说,上帝在万民之中拣选了我,而不是我在思虑之后,决定被上帝拣选,李牧师为此笑了起来。他打开《圣经》,翻到创世纪第二章16节,念给我听:“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李牧师说,这段话其实隐含着神的三种恩典。其一,神赐予了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意志,可以随意吃园中的果子,即使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神也陈列在伊甸园里,人有选择吃或者不吃的权利;其二,神只是用一种道德律令的方式,告诉人不可以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而具体的道德建设,则属于个人的自由权利;第三,个体一直是人类社会思考的起点, 也是终点,神通过关怀每一个个体的人来实现他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注,神按照他自己的形象造人,这说明,如果我们忽视了个体建设,就是违背了神的旨意。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单向度的世界,它注定多元、互动。即使是万物之主,也给我们预留了自由选择的空间。至于人究竟是选择罪恶, 还是选择永生,则是人的经济学命题。我一直在问,为什么人会选择品尝禁果,而不是选择永生,其中的理由众说纷纭,但经济人的理性正来源于此。多年之后, 我们受制于人类的自以为是和鼠目寸光,与神渐行渐远,当我们在一片虚无和空洞中唉声叹气的时候,耶和华神在创世纪之初为我们预留的自由选择意志再一次唤醒了我们,使我们在繁琐的成本和价格等等枯燥计算之中抬起头来,重新回到了自由本身。

某种意义上, 这正是现代经济学的魅力所在。我想起了阿玛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自由是我们发展的原因, 也是我们发展的目的,忽然觉得这样的表述充满了神的美意;我还想起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自由权利和市场经济应该是上帝所赐,它的优美在某种意义上约等于大自然之美,阳光、空气和雨水,事物之间的关系,彼此的差别和距离。比如我们无法解释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恰到好处,如同我们无法解释市场经济为什么就是人类社会最合理的经济。这显然不是一个天文学或者经济学课题,天文学、经济学只能解释是什么,却永远无法告诉我们为什么。

真正优秀的学者都是站在自由的基石上朝着神走去。比如我最近读到的道格拉斯.F.凯利博士所著《自由的崛起——16-18世纪,加尔文主义和五个政府的形成》(江西出版集团2008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就是如此优秀之作。起初我购买此书,本是冲着译者王怡而去,但进入之后,发现书里更有深意。加尔文最重要的理念,即信徒“人人皆祭司”的观念。这确保欧洲开始从中世纪的神职专权的窒息中最终走了出来。加尔文在论及神在创造世界时赐给人一个特殊的地位,神赐人思想和言语去宣扬神创造的荣耀,人代表所有无言无语的受造之物表达对神的感恩。由此出发, 人的自由和创造得到彰显。“在加尔文主义神学与英美自由主义宪政之间,站着一个伟大的国家,就是苏格兰,”这是王怡的话,而汪丁丁更是对书加以推崇:“尤其当你还是一位经济学家时,因为斯密生活的时代恰好被涵盖于这位作者要叙述的历史时期,16-18世纪,斯密与苏格兰长老会关系密切,后者奉持的教义正是加尔文宗——加尔文主义神学在近代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各种极权主义兴起之初就对这些思潮采取了一种最透彻的批判和否定。”

关于加尔文,我们所知太少,而且多有误读,如同多年以来我们误读个人主义一样。每个人都是神的美意,每个人都不可被淹没,被替代。前年我集中读胡适之,发现我们对胡适之的自由主义立场过于阐释,其实先生对自己的界定,正在于个人主义精神。关于此,胡适有四层含义,一是从充分发展个人入手,二是自由独立的人格与思想,三是积极进取的精神与负责的态度,四是尊重并容忍他人。沿着胡适之的路径,我开始阅读艾伦.麦克法兰的《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8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多年以来, 对于更多的中国人而言, 个人主义都是一种异端。我们习惯了集体主义教育,习惯了以某种整体形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比如奥运会开幕式上蚂蚁一样奔跑的人们,让我们记住的是那些看上去优美的画面, 而不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独立的面孔。是的,我们看不到一张具体的脸,即使是一个唱儿歌的小姑娘,她的声音也来自别人,她可爱的脸仅仅是集体的一个表征。这正是个人主义精神严重缺失的结果。此时此刻,胡适之和麦克法兰的这部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胡适之一直到今天仍不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理解,事实上,他可能是中国进入现代化之前仅有的先知。人们对先知加以戕害,几成定律,麦克法兰的个人主义阐述也引发了激烈批评,因为他论证英国个人主义并非起源于资本主义的兴起,而是起源于13世纪或更早的英格兰,那时英格兰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个人主义的所有权”观念。

个人主义的所有权是麦克法兰最重要的学术概念,他从家庭、财产权和社会转型等多个维度加以阐释,使得这本看上去有些社会学气质的著作具有了更多的现代经济学气质。中国的个人主义建设在这样的学术路径中形成了更好的思考价值。我的意思是说, 随着家庭财产权和个体财产权的不断彰显,在一个可以期待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个人主义精神将可能逐渐形成,它不再是胡适之先生教化的产物,而是经济发展和民主进步之后的副产品。

沿着如此向度,我自己认定,中国大地上目前的人口流动现象,除了生存需求的动因,个人主义精神可能也是潜在动机之一。由此我想起了高洪的一本书,名为《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当然,高洪更多的是基于社会学和经济学在思考,对个人主义的诉求不曾涉及,但翻他的书,我不由自主想到了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奥巴马承认,他能站在总统候选人的位置上,本身就已意义非凡。奥巴马的父亲是一个外国留学生,他原本生于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并在那里长大成人。他小的时候还放过羊,上的学校简陋不堪,屋顶上仅有块铁皮来遮风挡雨。而他的父亲,也就是奥巴马的祖父,不过是个普通的厨子,还做过家佣。

奥巴马的轨迹让我感慨。正是美国的个人主义氛围让奥巴马成为可能。我把他的故事说给朋友们听,我甚至设想着在中国的亿万流动人口中,将来某一天也会出现奥巴马的影子。朋友们笑话我天真,笑话我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他们说,你别做梦了,即使让我们的流动人口有一天能够拥有一张北京户口薄或者是上海户口薄,都会遥遥无期;即使你在自己的国家里骑着自行车游走, 也可能遭受到警察的盘问和殴打;即使你走进了法庭, 那可以为你作证的母亲也会突然失踪,而你只能哑口无言,无言的愤怒,愤怒得像一个野蛮人,野蛮得像旧时的土匪,杀人如麻,两手沾满了血腥,似乎你生来就只有选择杀人而不选择幸福的权利

2008年9月7日星期日

塔泽仁波切个人传记 (节选)



《西藏是我的國家》 - 諾布教授個人傳記
Chapter 12
抵達拉薩
原著/Heinrich Harrer
翻譯/陳志全,徐儷芬

星相學家們已經幫我選擇了一個到達Lhasa的好日子,至少從目前的天氣來看,他們的選擇似乎是對的。為了歡迎我們所準備的宴會,預定在距離首都只有一個小時路程的Rigya舉行。我在那裡下了馬之後就被帶到一個帳棚裡,一位代表達賴喇嘛的高僧在裡面歡迎我,並且賜予我白色祈福巾和一條由達賴喇嘛親自打結的紅色短帶(sungdu)讓我套在脖子上。歡迎我的禮物不是像以前的牛奶和麵粉,而是許多塊亮麗的羊毛及絲綢布料,因為這些東西比食物更適合。

當代表達賴喇嘛的高僧完成了他的歡迎,接著來自臨近的monasteries of Drepung及Sera的代表也來表示對我的問候。根據以前第五世達賴喇嘛在於邊界上的劃分,我的故鄉Tengtser是屬於Drepung的轄區,而Drepung又是monastery of Kumbum的上級。Drepung的Shengo也賜給我一條大的祈福巾。此時我感覺到有些被我的新衣所束縛住,並且也有點被這些莊嚴的禮儀給困惑了

此時許多高僧帶著他們的僕人準備和我們一起進入Lhasa(拉薩)的Norbu Lingka,達賴喇嘛正在那裡等著我們。Norbu Lingka是達賴喇嘛的夏宮,它的意思是「珠寶花園」。但當達賴喇嘛那棟具有金頂的冬宮(Potala)遠遠朦朧地出現在眼前時,我心中卻是充滿著喜悅,終於快到達那嚮往已久的城市了!過沒多久之後,那個有許多壯麗建築和美麗花園的Lhasa已整個呈現在我們眼前。因為由北邊入城,所以我們穿越Lingkhor (在Lhasa城最外圍讓朝聖者暫時停留的圓形道路)。許多群眾已經在聚集了,並且從各地來的觀光客也已陸續趕到,我對這種景象感到眼花撩亂而不知從何看起。父親指著一處大花園,並且告訴我那裡將要蓋一棟大房子給我們。經過Potala的南端及穿越Chorten城門,我們到達了城西的Norbu Lingka。午後溫暖明亮的陽光,將Potala金色的屋頂照得好像在燃燒一樣。

石獅子矗立在達賴喇嘛的夏宮前,穿著歐式制服、佩帶現代步槍的哨兵則站著門口值勤。在父親的指令下,大家紛紛下馬,然後父親帶著我到我們暫時居住的小屋去。我在門口遇見母親,並且再次被父母華麗的外表所驚訝。雖然不容置疑地父親是一家之主,但母親通常支配家中所有的事情。現在假使不管她那一身亮麗的服裝,母親看來仍舊和以前一樣。就像Gyayum Chemo (Great Mother of the King),Dekyi Tsering的表現就如平時一樣,但同時她又散發出相當莊嚴的感覺。此時的我已將自己投向她的懷抱。

經過了在Kumbum幾個月變化不定的日子、艱辛和物質缺乏的長途旅行、以及前幾天的興奮之後,我終於又再次回到了給我安全和保護的家中。母親默默地給我一碗凝結(curdled) 的牛奶然後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髮。這種情景就像以前我玩的太熱時,會跑到廚房去找她一樣。還沒有結束向母親的問候,姐姐Tsering Droma就跟在弟弟Lobsang Samten後面跑進房間裡來。令我驚訝的是姐姐手上的襁褓中居然抱著兩個小孩,一個是姐姐的小孩─Tenzin Ngawang,另一個是母親在Lhasa才生的妹妹─Jetsun Pema。

那天下午,我被准許進入Norbu Lingka晉見達賴喇嘛,他住在一個由黃色城牆圍起的建築物裡。父親帶著我穿過黃色城牆上的門,然後進入Kesang Potrang,接著再引我到達賴喇嘛讀書的小房間。三位負責監督達賴喇嘛唸書的住持都在那裡,他們分別是Simpon Khenpo, the Master of Robes; Sopon Khenpo, the Master of Religious Ceremony; and Chopon Khenpo, the Master of Tea. 依照傳統禮儀,我跪地向達賴喇嘛臥拜三次,並獻上白色祈福巾。我弟弟達賴喇嘛現在已是六歲半的少年了,他穿著一件和其他喇嘛一樣簡單的紅袍。由於那三位住持在場,所以達賴喇嘛仍然表現地很拘束,並且有禮貌地詢問關於我旅途的事,但之後他卻牽著我的手到花園去。那花園有壯盛的樹木,在樹蔭下也有盛開美麗的花朵。達賴喇嘛熱情地向我介紹在這樂園裡所有的奇物,包括花朵、池塘、溫馴的動物、還有才剛成熟的果實。他並且很高興地表演如何壓碎果實給我看。他也告訴我一些有關他老師Yongdzin Rinpoche和Tagdra Rinpoche的事情。Tagdra Rinpoche同時也是擔任達賴喇嘛在法定年齡以前的法定代理人,弟弟也說他已經會讀和寫了。過了愉快的一個小時後我們又得分開,因為他必須去上宗教指導的課程。

當夜晚來臨時,我們全家聚集在一起吃晚餐,不曉得已經多久沒有像現在這樣子了?父親和我因為是家中最年長的男人,所以我們坐在主位上,接著旁邊是母親和已成為大男孩的Gyalo Dondrub及Lobsang Samten﹔姐姐Tsering Droma及姐夫則坐在他們旁邊。現在唯一缺席的人,就是那位能讓我們坐在這華麗餐桌前及漂亮房子內的弟弟。當達賴喇嘛到達時天早已經黑了,他很高興地向大家達禮。我們都要求他坐在主位上,但是因為尊重父親及我是長者,所以他拒絕了。最後,達賴喇嘛是坐在絲質的墊子,而我們則蹲坐在毛墊上。餐後,時間在我們全家快樂地閒聊中飛逝。

2008年9月6日星期六

写给已故西藏诗人加央西热




好朋友唯色来信的标题只有两个字:噩耗。我的手就不自主地颤抖起来,终于打开了信箱:“加央于今日(2004年月10月30日)在拉萨家中突然去世……”

我甚至不再想上班,不再想上学,也看不见了窗外湛蓝的天空,听不见了那河水是怎么从落基山经过我的门前流向远方,还有河边依然绿色的秋天的草地,飘着落叶的大树……什么都不存在了,加央,你带走了一切。

我坐在家里,坐在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家里,静静地打开你的来信。最后一封是2004年2月14日,你写着:“好久没有给你写信了,因为又病了,现在没有大事,正在恢复,会有一段安全时期,只是报个平安……”

是的,加央,我们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写信了,听说你做了手术,我就打电话,想听到你沉稳悠缓地说一句,“我的身体正在好转……”可是,那电话的一端总是占线。唯色说,你的电话在换号,得等一等。没有想到,我等到的却是一场噩耗。

加拿大的寒夜,冻得我麻木,我简直看不见了我自己。而你,却让我重新知道了疼痛,让我有血有肉,让我放声地大哭。可是,我的双手却紧紧地捂着嘴,紧紧地,我怕这哭声惊动了你的魂灵啊,加央,你放心地走吧,沿着那些为你照明的熏香的酥油灯……

还记得吗,那个阳光明媚的1999年夏天的早晨,我们偶然地相识了—— 一起去了乃琼和哲蚌。站在一尊尊佛前,我泪水流淌,没完没了。而你沉默着,像大多数初相识的人一样,你并没有和我说太多的话,但是,和大多数初相识的人不一样的是,我信任你。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信任从何而来,但是,这是一个奇迹,尤其是当人与人之间只剩下了利益和慌言的今天。

又是一个夏天,我们不期而遇,在文联院里的石头路上,在那个清凉的拉萨的早晨。

“什么时候回来的?”你说。

“没有几天,高原反应还没有过去呢。”我说。

“你,怎么会有高原反应呢,这里是你的家呀?!”你看着我。

我笑了,而后,像老朋友一样,我们谈到了你正在写的书,谈到了一些我想去而又没有去过的埋藏着西藏历史的几乎被人遗忘了的地方。

你说,“我带你去,都在拉萨附近。”

可是,你并没有真的带我去看那些我梦寐的地方,你病了,病得很重,还去了北京。当我回到哈尔滨时,你才出院。

我们的见面实在屈指可数,可是,你却信任我,寄来了你那部书的初稿,我仔细地读着,我的眼前,出现了连绵的唐古拉,出现了神秘的盐队,以及藏民族最平常的喜怒哀乐。可是,她是这个世界最不平常的东西,是珍宝。我居然抑制不住地想写一篇小说,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断。可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在窃取你的智慧!我打电话说给了你。你说,“怎能叫窃取呢,这叫资源共享。”我又一次泪如泉涌,不是在佛前,而是在佛的子民面前。我采用你家乡那眼泉的名字,为那篇小说定了标题:《小牛犊泪泉》。当我把稿子寄给你时,你笑了,说,“这是藏北民俗大杂烩。”可是,你还是认真地改动了几处我没有把握好的藏北民俗。当这篇小说在《中国作家》发表出来时,你问我,为什么把你的名字放在了前面,你说,“我又不是你的上司?!”我说,“我并没有想到这篇小说会成功,只想让你陪着我一起丢人!”其实,没有你的故事,哪能有这篇小说呀?加央,为什么没有想到,你才是名符其实的作者!

“我们要再次合作,加央,不是写一个中篇,而是一部长篇,你要好好地保重,等着我,等回到西藏,我们一起去藏北草原。”

你笑了,“连拉萨我还没有指给你呢,唉,藏北……”

“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加央,好好地爱护身体呀,珍重自己。”

加央,我让你珍重,不仅仅希望我们有第二次合作的机会,更希望着你这支藏北的歌,唱得悠远和深长,直到它穿透那些本不该有的政治屏障,让世人看见一个怎样纯朴而伟岸的民族屹立在高高的高原。

加央,我的电子邮箱里还保留着你的来信,你的EMAIL 地址清清楚楚地印在那里,我忍不住要给你写信,忍不住要说,加央,好好地保重啊,等我回到西藏,我们一起去藏北,看那些天空中亮晶晶的星星和那些从不吃人的狼,听那些你答应讲给我的纵横在你心间的苍凉的“盗匪”故事。

可是,纵使你讲给我,我也写不出来了,我这支笔已经钝了,加拿大的岁月,让我忘记了许多往事,有时,连“八廓”都叫不出来了。可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经历的那些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依然在我的记忆中闪烁,并温暖着我,尤其在这北美寒冷的夜晚。

2005年春天写于加拿大卡尔加里

2008年9月5日星期五

人类的死胡同




作者:Wade Davis
翻译:朱瑞


二十世纪,将会被人们记住的不是战争和技术革命,做为一个时代,人们会承认,或者不得不承认,许多传统文化和生物种类已经被毁灭。仅仅在过去的二十五年,百万种生物走向消亡。尽管有时我们也为失去这些生物而难过,可是,大家仍然怱视正在失去的平衡――人类的家园被侵蚀着。而我们的全部思想,梦,神话,还有洞察力,曾跟随着人类意识的黎明一同在这里升起。


六千种被使用的语言,今天,至少已有一半不再教给孩子们,可想而知,这些语言将无可奈何地衰落下去。当二十一世纪结束的时候,这些不同种类的语言,保留下来的,将只有500种。


一种语言,不容怀疑,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和语法,它是人类精神的光芒,是一条航船,载着文化的灵与魂进入这个物质世界。每一种语言,表现的都是创造和使用它的人们那独一无二的智慧和精神的成就。尽管许多种语言处于危险状态,仅仅是很少的土著部落在使用。但是,这种语言的消失和其它语言的消失一样,都是人类世界不可估量的损失。


甚至许多乐观主义生物学家不愿意声明---百分之五十的生物种类,正处在危险的边缘。是的,这里所显示的是许多悲剧文化种类的情节。当我们失去了一种语言时候,就像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家肯• 黑欧(Ken Hale) 所说的,如同往卢浮宫里投入了一颗炸弹。


但是,这些对土著社会困境的怜悯中,附带着顺从和忍受的情绪---当这个现代的技术世界无可抗拒地冷漠地到来的时候,似乎这些文化,尽管离奇有趣和多彩多姿,但因为某种原故,不得不受命运的支使,在逐渐凋零、退縮到人类历史的边缘。


接受这个观点,事实上是怱视了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就是我们的社会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它仅仅是现实存在的一种模型,是我们的祖先造就了下一代之前的一个特殊选择的结果。不管是游牧的培那在婆罗洲的森林,还是未都恩的侍者在海地,或者牦牛的牧人在西藏。所有这些人,都在提醒和引导着我们,去凝视另外的生存,思考和跟大自然结下亲缘关系的生活方式。


我曾在婆罗洲的培那 [①]生活了一段时间,那里是东南亚最后的游牧部落之一。从大部分的人类历史里,我们知道,我们都是游牧人,曾徘徊在同一个质朴的地球上。仅仅一万年前,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和农业的出现,人们才被驱使着开始了顺从和祭拜种子。现存的游牧部落,使我们看到了人类从前的生活风景。


在游牧社会里,人们没有强列的动机去积累个人财富,因为每一种物品都必需用人们的背部来承载和搬运;真正的财富,是人与人之间强烈的友情;分享物品,是经常和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人知道谁是部落财产的下一个看守者。


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人类,从这些认识世界的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今天,在加拿大,你可能会在街上见到无家可归的人,你会为他的处境叹息;可是,你更明白,这是这个社会的经济体制带来的无法逃避的现实。不过,一个培那人,他被培养了这样一种理念,一个穷人的出现,是整个部落的羞耻。


我不是在建议卢梭 [②]的观点,即土著人是高贵的自然人的保守主义论,否则,就是否定土著人在他们合法的家园里,正残酷地为生存而奋斗着。生活在新几内亚岛毒气的沼泽地,人们几乎没有情感的空间。在因纽特人中,乡愁已不再是普遍联系的特征。在亚马逊流域,游牧部落的猎人和群居者已没有了为他人做事的意识。


这些文化曾经包含的是什么,是人类跟地球的传统的和谐的关系,并被嵌入时间和程序,不仅深深地根植在土地上,而且远远地超越敏锐的直觉,使这片土地呼吸着人类的意识。山脉,河流和森林,做为纯椊的道具在午台上出现的时候,是没有知觉的,可是,养育了这些社会的土地是有生命的,并逢勃着旺盛的力量,他们拥抱着人类,并传递给人类以丰富的想象力。


一个夸扣特 [③]的男孩,与加拿大的孩子相比是不同的,他被培养了尊敬太平洋西北部鲑鱼林,做为呼斯呼科 [④]和科如科得毕科 [⑤]的住所的习俗;而加拿大的孩子--被教育成森林是一种存在,并且可以砍伐,这二者的精神,绝不可以相提并论。一个在安第斯长大孩子,信仰着山脉是保护精神的王国,他们的举止和那些年轻人--被培养了山脉不过是一堆没有生气的石头和矿物,只能被利用相比,是不同的。


世界上每退去一个景色,每消失一种文化,都可能在缩小我们生活的圈子。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还有对于宇宙意义的直接感觉;我们减少的是对全人类面临的普通问题的适当反应和基本技能。


一个人类学家从另一片土地上走来,参观当代的北美世界,将记录下这里的奇迹,同时,也多半会让众多的环境问题而迷惑; 或者会为这个事实—-即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着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一半还要多的婚姻以离婚而告终;还有多于百分之九十的老人在远离亲人的空间里孤伶伶地活着……。当我们失去生活的基本模式的时候,我们也就失去了老人那数不胜数的记忆,以及治病术士,农人,助产士,诗人,还有圣徒的广大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存。


怎样估量这些我们失去的财富?显然,我们正在失去其它文化的植物知识,而西方科学家彻底研究的不过是少于百分之一的世界植物群。怎样估量已失去的其它文化的具体贡献? 缓解贫穷和使个体免于孤单的家庭凝聚力的价值是什么 ?对精神世界多样理解的价值是什么?森林保护的经济尺度是什么?


人类学家马尔格瑞特Ÿ 麦底(Margaret Mead)去世之前,曾说过她不同寻常的忧虑,就是我们的世界将被冲积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在是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冷漠的、乏味的、普通的现代文化基础,未来将不再有竟争。


人类的全部想像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马尔格瑞特• 麦底恐惧着这一点。她的恶梦是可能发生的,我们也许会在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能记起都丢失了什么。


一个晚上,在沙捞越 [⑥]的桥上,我和阿思克Ÿ 内利特(培那河涞波部落的酋长)坐在火堆前,正是薄暮时分,月亮的一部分光芒从天空中漂来,阿思克凝望着月亮,偶然地问起我,有人抵达了月球,仅仅为了弄回一篮子土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他说,“为什么他们要操心去那里?”


很难对这个用燧石打火的男人解释花费了上亿美元的空间项目;对他的疑问的适当回答,只能是---我们进入空间不是为了占领新的财富,而是为了体验一种新的生活视角。


从空间获得的对地球的观察,使我们开始明白,生物圈是脆弱的。 现在我们更应该明白,我们的这个家园---人类和所有的生灵的共同寓所,是非常地易碎并且不能替代。




①] 婆罗洲,即加里曼丹岛,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其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可是,在过去的二十年来,这里的木材产量超过了拉丁美洲和非洲。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新报告显示,如不控制目前的森林破坏,其热带雨林将在十年内消失殆尽。 培那,生活在热带雨里的土著部落。


[③] 卢梭 (1712---1778) 法国哲学家,作家。主张自然状态下,人本质上好的,是“高贵的野蛮人”,反对私有财产,強调强权政治和遵循自然教育。


[③] 夸扣特,位于加拿大太平洋海岸的印第安部落。


[④] 呼斯呼科,印第安夸扣特人流传说中的一种特别的鸟的名字,它象征着夸扣特人的精神。


[⑤] 科如科得毕科,和呼斯呼科一起,在夸扣特人的文化中站有着重要的地位。


[⑥] 沙捞越,位于婆罗洲西北部海岸。



作者介绍:Wade Davis, 1953年12月14日 出生于加拿大大不列顛哥伦比亚省。获得哈佛大学人类植物学博士学位。曾做为一个植物收集家 在亚马逊和安第斯地区生活了三年多时间,走访了十五个土著部落和拉丁美洲的八个国家。这其间,他整理和收集了六千种植物。此外,他到过海地,秘鲁,婆罗洲,西藏,北极,委内瑞拉的三角洲和东非肯亚,并且真正地生活在这些世界上少有的还保留着传统文化的人们中间,他们的苦难,在他的血脉里流淌,已成为他自己苦难。他站在人类学家的高处,以独特而博大的胸怀,召唤着人们去保护人类的共同财富和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写下了<越过黑暗>(1988),<蛇和彩虹>(1986), <一条河流>(1996) <太阳的阴影>(1998),<光明在世界的边缘>(2001)等等。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二种语言。

(本文的翻译和发表已得到作者的同意。注释由译者编加。)

2008年9月4日星期四

一位前中共官员回忆班禅大师被批斗 朱瑞 记录整理




六四年,我陪老伴到北京治病,回来时,正赶上召开自治区筹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政协马上让我参加,我是列席。

当时,针对彭真的讲话(谈的都是反复辟斗争),上层人士都要学习,比如筹委会、政协、佛协,都讨论了彭真同志讲话。

自治区筹委会几个副主任委员跟张国华、谭冠三、张经武到林芝开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反复辟斗争问题,挽救教育班禅,叫他承认错误,大家都要帮助、批评。听说班禅大师没有承认错误,他认为那封请愿书不过是对中央和人民负责,根本没有什么阴谋诡计。

刚开始,自治区筹委开了一个宴会,宴会上班禅代理主任委员讲了话,然后,代表发言的时候,就批评班禅,说到大班禅、中班禅、小班禅。会上,班禅在中间,张国华等人在两边,我们列席人员在下面。第一个是拉美•索南顿珠(当时是班禅大师的私人秘书)斗班禅,说是后藏有个机械学校,一个技术员嘎杰望布,被关在监狱,后来死了,拉美说,死因是班禅打了辫子,班禅是凶手。后来僧沁也揭发说班禅打击寺庙的极积分子,是哭着批判的。佛协的姜措林活佛也批判了班禅,还有昌都等地的基层积极分子及各地的代表,都批评了班禅。

大家都谈反复辟的问题,专区的县里的积极分子,把班禅大师从中间的位子拉到了边上,然后又拉到下面的前排,下面的人都轰轰烈烈起来,主席让大家排队讲。

本来去会场的路上,班禅坐吉普车,有警卫员。后来他的车子换成了卡施六十九即部队的越野车,警卫员变成了看守员。又把班禅拉到了台上,这时有些群众还动手打他。有一次,姜措林上去用劲拉班禅,大师差一点仰面倒下。

当时,洁吉美(筹委副主任委员)在北京,马上把洁吉美叫来了,经师望久也来了。洁吉美一来西藏,就挨了批斗,斗了一天,公安人员给洁吉美戴上了手扣,逮捕入狱了,后来望久也斗了一天,结束时公安人员也给他戴了手扣带走了。

恰白•次旦平措发言了。当时会场不大,有的只能听广播,恰白自首组织爱国自由战斗队,配合班禅复辟,承认了错误,当时,其他五六个成员已经逮捕了。

就这样,筹委七次扩大会议结束了,但班禅问题还没有正式处理,软禁在班禅小楼,有人看守,班禅身边的一些爱国人士也遭遇了厄运。

当时,自治区政府有个学习小组,政协有个学习小组,佛协有个学习小组,拉萨市还有个学习小组,有时是分开,有时是合起来,也批斗了拉美,常常是四个小组合并斗他,还从日喀则叫来了四个对拉美比较了解的上层人士,一是批斗他配合班禅的复辟斗争,二是批斗他写了一本书《加琛普哪琼屋觉巴》,污蔑共产党。另外也给团岗、顶极活佛等人开了斗争会,这些人后来都降职或撤职了,但没有入狱。

我当时是政协学习小组组长,有一天统战部有个叫李做民的同志到政协找我,说,反复辟斗争时,你一直不积极,这是为什么呢?

我说,班禅的情况我不了解,怎么能随便批评呢?

他说,可能是你的世界观没有改造好!

的确,我不了解情况,但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也批斗了班禅大师。

人是多么容易被发动起来啊!

六五年年初,召开了全国人大政协会议,西藏新选了代表和政协委员。

西藏的代表和政协委员变化很大,班禅大师仅留了政协委员的身份。开会时,大师没有坐飞机,只是坐一辆轿子车,由部队护送到兰州,然后到北京参加政协会,那以后,到一九八二年,班禅大师才回西藏。

2008年9月2日星期二

专访阿嘉活佛:“我有义务澄清事实,促使汉、藏两族和解”




阿嘉活佛简介:两岁时,经十世班禅喇嘛认定为第八世阿嘉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并于青海塔尔寺举行坐床典礼,成为第九世阿嘉呼图克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阿嘉活佛得到平反并担任塔尔寺主持、中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全国青联副主席、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青海省佛教协会会长等职。1998年阿嘉活佛抛弃所有的光环和荣华,来到美洲大陆。现为美国印第安纳州佛教文化中心负责人。

时间:2008年8月29日
地点:加拿大加卡加里-美国印第安纳,电话专访

朱瑞:1998年您离开中国时,是直接到了印度还是美国?

阿嘉活佛:既不是印度也不是美国,是中美洲的危地马拉。

朱瑞:为什么您一定要和尊者达赖喇嘛取得联系?

阿嘉活佛:因为认定班禅喇嘛灵童的事不能如佛法的愿,所以我的心里很不舒服, 政治需求压制了我的宗教信仰,我别无选择,只得流亡。同时,我也有义务向法王达赖喇嘛说明这件事。虽然中国政府批判了他那么多年,可是,我的信仰是不会变的。

朱瑞:当您在中国担任很多职务,靠拢共产党的时候,仍然信仰尊者达赖喇嘛吗?

阿嘉活佛:信任和信仰是两回事。我对中国政府开始是信任。信任,需要通过具体事物来检验。信仰,是佛教修行的基础,是永不会变化的。

朱瑞:您在中共的统治下生活了几十年,现在,又熟悉尊者达赖喇嘛流亡政府的情况,二者之间有哪些不同?

阿嘉活佛:我出生时,中国已经解放,我的家乡也包括在其中了。所以说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首先我经历了毛泽东时代。这是一个革命和专治的时代,是压迫和被压迫的时代。而后是邓小平时代。尽管还是沿用社会主义的名字,可是,已经资本主义化了。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时代。也是平反的时代,大家都有了一次深呼吸的机会。后来,是江胡时代。应该是邓小平时代的继续,也应该是一个发挥作用的时代,可是,我感受不深。和毛泽东相比,邓小平和江泽民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就我个人来说,他们的一些作法,我不能接受,比如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认定等,所以,我选择了离开。可是,有些人认为我是背叛,这是对我的不理解。

1958年,我刚刚八岁,在宗教改革中,作为一个被打压的对象,全部家产被没收,我周围的人们遭到逮捕。如我的经师,他是一个纯粹的修行人,当时被抓进了监狱,还有我的舅舅,是十师班禅喇嘛的经师,也被逮捕,我父亲甚至死于狱中。他不是什么出名的人,只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牧民而已。就这样,仅仅在我身边就抓了二十多位 。当然,我是一个出家人,不会有仇恨。不过,从此,我也就没有了对中国政府的任信。到了邓小平和江泽民时代,看上去好一些,我就在这个时期,修复了塔尔寺,为了培养寺院接班人,还积极地参与建立佛教学院的工作,甚至把我自己的住地,也改成了学校。在民间,办了红十字会,参与了扶贫赈灾;还为一些民间学校和诊所,筹集了资金,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这不是说我对某些领导人信任,这是修行 。

这三个时代比较而言,毛泽东时代最具有破坏性,不过,政府里的腐败现象不多。当然,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另外一回事了。邓小平和江泽民时代,不那么看重阶级,这是好的一面;不足的是,在这个时期,虽然他们走的是资本主义的路,却没有资本主义社会里完善的法律,仅仅用政策约束人们,而政策是随时可以制定的。也就是说,领导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为了个人的私益,什么都不管了,连最基本的信念都没有了。

流亡政府这边,从前存在的问题是公共设施和福利不那么完备,尤其在医疗和教育等方面。正因为如此,达赖喇嘛鼓励多投资到教育和医疗上。

朱瑞:是的,上个月在美国的维斯康辛州,我就听到尊者达赖喇嘛说,他不赞成把讲座的收入,花费在更多的建筑和雕塑个人的纪念像上,鼓励用于教育和医疗。

阿嘉活佛:从六十年代起,流亡政府开始建立一些学校。同时,政府的内部,也进行了改革。如同佛教发源于印度,却发展、储存于西藏、蒙古和汉地。噶厦政府始建于古老的西藏高原,却在流亡中得到了完善和壮大。噶厦政府的早期管理是皇家的世袭制,而现在,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并且轮换,跟国际的管理体制接轨。也就是说,民主制,已在流亡政府里成功地建立起来了。同时,流亡政府还在世界各地设有办公机构,由从前的封闭状态,到向世界敞开胸怀,很成功地让世人受益于西藏的文化,尤其是西藏的佛教,这是59年以前不能相比的。

流亡政府的一个弱点是对西藏境内了解得不够深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政府不可能让流亡政府的人真正进入西藏。

我个人的感受是,在中国政府的集权下,不仅说话和做事自己说了不算,连灵童转世也受到约束。举个例子,在中国时,每次开会之前我的发言稿,都要经过层层检查。后来我就说,何必呢,不如你们写,我念就是了。流亡政府这边,有时我也要发言,但是没有人限制内容,他们说,你想说什么是你自己的事,都在你的心里。当然,他们也约束我,那是在时间上,超时的话,会提醒我。另外,我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参加佛事活动,讲授佛学,在佛法方面不管内容还是时间,都由我自己决定。

朱瑞:流亡政府已同中国政府进行了多次会谈,但始终没有结果,尤其是第七次会谈,让尊者达赖喇嘛非常失望,请您分析一下为什么?

阿嘉活佛:毛泽东主张平和解放西藏,与噶厦政府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就说明毛承认西藏政府是独立的。比较而言,没有主张和平解放的地方,就是指用武力解放。为什么要和平解放西藏呢?显然,就是承认西藏和中国之间如同甲方和乙方。如果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就没有必要签订那个协议。解放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没有签订协议。事实上,这就是早期的一国两制。甚至包括法王达赖喇嘛的出走,毛泽东的说法是劫持,意思是你回来就行了,或者说,还希望达赖喇嘛回来。在西藏,人们尊奉达赖喇嘛为太阳,班禅喇嘛为月亮。阿沛•阿旺晋美的那个位置,事实上,就是给达赖喇嘛的。也就是说先让阿沛当灯炮,不是当星星、月亮,都不是,仅仅是一个灯炮,当太阳来的时候,那个灯泡就可以关掉了。

在邓小平时代,提出了只要不谈西藏独立什么都可以解决,就和流亡政府开始了接触。这并不是说西藏很重要。因为台湾问题没有解决,香港回归问题也没有即成事实,因此,和达赖喇嘛展开接触,是想给台湾和香港看,想让达赖喇嘛做个榜样。但是,中共错误地估计了西藏的形势。具体地说,五十年代,人们(包括藏人)对中共的信任程度很高。后来,通过大跃进、民主改革,到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态度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但是,中共依然固守从前的概念,认为达赖喇嘛在西藏已被批倒,即使回来的话,也要被群众撕碎,我是说被群众所不容。他只有感激中国。可是,当法王达赖喇嘛的代表到达藏地的时候,一个震惊中外的事发生了。的确,人们都来了,甚至从很远的地方,拥挤在一起,但不是要撕碎他们,而是表达一种深厚的思念,诉说他们的委屈和痛苦。从此,会谈就中断了,也没有什么理由。

江泽民时代,又有些不一样。他不是打江山的元老,只想把十二年的位置坐好,没有拍板定案的魄力。他的既定方针就是回避一切不安定的因素。而跟达赖喇嘛谈判,被认为可能导致不安定,所以,就不谈。有个关于三条鱼的比喻:对中国政府来说,台湾是一条在海里的鱼,不知道能不能抓住,尽管国民党是共产党的最大敌人,当年拿起枪也主要是对准国民党。现在,台湾在海里,能摸一下就不错了。比如,奥运会期间,中国政府遵照台湾的要求,把“中国台北”,乖乖地换了“中华台北”,也没有争。再说香港,是一条放进了鱼缸里的鱼,是专门摆着给人看的。西藏呢,是一条做好的鱼,已经放到了饭桌上,什么时候想吃就可以吃了。从根本上说,中国政府是不想和达赖喇嘛谈的。

但是,从胡锦涛有了一些权力开始,又恢复了和流亡政府的会谈。也许他想做几个形象工程吧?比如,江泽民时代完成了香港回归(尽管是邓小平的功劳),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刚刚落实,经济有了一些发展。胡也想青史留名。除了举办奥运会,他恢复了会谈。但是,不是真的谈,他不仅想给台湾看,还想给别的国家看。比如,想出国访问的时候,就开始谈了,访问完了,就不谈了。三月抗暴,奥运之前,又开始谈了……所以原则问题始终没有谈。不过,听说从2002年到今年三月之前,会谈的待遇不错,坐在桌子的两边,材料齐全,两方面都交换意见。我是说,对话也公平。可是,今年的五月和七月会谈有了很大的变化。代表说,这是一次最艰难的谈判。

朱瑞:您认为继续和中共会谈还有意义吗?

阿嘉活佛:我个人认为谈就比不谈好。也许不是百分之百不会有结果。不过,和中国政府接触,不能理想化。还是那句话,接触就比不接触强,中美关系也不是一个乒乓球打出来的。

朱瑞:中共方面有一些评论说尊者达赖喇嘛的胃口大,甚至想要中国四分之一的地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也就是“大西藏”问题?

阿嘉活佛:举个例子,这里有两个人,一个是汉人,一个是藏人,他们同样说“独立”这个词,汉人说出来可能没有事,而藏人说,就敏感了,也许被抓起来,甚至要坐牢。“大西藏”其实就是青藏、康藏和西藏,是指青海的六个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的两个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这十个藏族州加上西藏自治区就是中国政府法定的十一个藏族聚集地,就是历史上藏人说的安多、卫藏和康,也就是所谓的“大西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明文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这和法王达赖喇嘛的说法一点不矛盾。中国政府提了五十年,人们感觉很正常,可达赖喇嘛一提,就成了分裂。但法王的意思是,要真正地实现自治,真正地保护和发扬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不是仅仅在口头上说说,摆个花架子。可是法王的一片好意,却被说成了要把中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划出去的“分裂”行为。不可否认,有的人是真的误解了法王的话,不过,也许有的人理解得很清楚,却偏要那么说,让藏人自己陷入矛盾之中,也有意挑起中国人过分的民族主义情绪。

朱瑞:您怎么看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现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两种声音,有人说,奥运会显示了中国的强大,21世纪将是中国和中国人的;也有人说,奥运会恰恰暴露了中国政府的假、大、空,也就是说,独裁的腐败和丑陋差不多到了尽头。

阿嘉活佛:能够得到承办奥运会的机会,说明中国已经进步了,有了大国的气派。贵宾之多,规格之高,还有技术处理上的很多优点,以及运动员的金牌之多,加在一起,差不多完成了无与伦比的要求。但是,这个奥运会并没有像中国政府自己希望的那样完美,成绩中夹杂着很多缺点。和以往的奥运会比,也是问题最多的一次。比如奥运之前,许诺媒体开放,可还是没有开放;许诺人权改善,却变本加厉。并且在奥运期间,出现了许多造假现象,为奥运会抹上了污点。这也说明中国还没有完全进步的一面。再说,中国政府孤注一掷地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了奥运会上,而奥运会仅仅十六天,奥运以后呢?很难估量,经济形式的压力,社会问题的突现,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中国,平民百姓的平均收入还很低,如果把花在奥运会上的三、四百亿美金中的一半拿出来为百姓改善生活,缓解环境污染,我看更实际。

朱瑞:目前,在西藏,尤其在拉萨,军队、警察、便衣、摄像镜头,随处可见,有人说,是59年、69年和89年之后最恐惧的时候,尤其正在投入实施的“天网”工程,不仅对藏人也是对汉人进行严密监视的一种手段,您觉得这种情况会长久吗?

阿嘉活佛:根据中国政府以往的行为看,也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有些事情我们意想不到。比如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就没有想到以后会对它彻底否定,人们天天批判的“刘邓”转眼就成了“总设计师”。有希望的八十年代由于出现了六四学潮和拉萨的示威,政策急剧变化,中国的政治反而倒退了许多。目前,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但是,政治仍然在倒退。不过,21世纪,全世界都在走向民主和和平,有些事情,越是控制越适得其反。再说,中国终究要跟世界接轨,从理念上讲,应该缓解。有时候,也许会因地区而宜。西藏自治区的形势可能会很严峻,因为西藏的头目非常“左”,并且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而内地就不一样,如贵州的瓮安,尽管其事件在本质上和西藏的三月抗暴是同样的,可是,处理的结果就不一样。在瓮安,有一个巧妙的道歉,比如几个县领导被撤职。

朱瑞:西藏三月抗暴以后,您出席了一些政治会议,同时也接受了一些记者的采访,听说,有人指责您是一个政治阿嘉活佛。您怎样理解这种指责,或者请说一说您每天的日程?

阿嘉活佛: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很少接受采访,也很少参加佛教以外的任何会议。直到今年三月,我不能不参加一些会议和接受一些采访,因为某些媒体将藏、汉两个民族仇恨化,而且妖魔化达赖喇嘛等等,这也许能解救中国政府的燃眉之急,可从长远来看,无疑是在播撒危险的种子。我认为我有义务澄清事实,促使汉、藏两族和解。如果这也算政治活动的话,修行也就被误解为政治了。可是,在大陆时,每年我倒要参加不少会议,政府要我们参政议政,调研视察、跑关系、争项目等等,简直无空修行。在这边,就是我想去参加那样的一些活动,也没有机会。那时,倒没听说有人指责我是一个政治阿嘉活佛。

一般来说,我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打坐念经,为藏、汉两族和众生祈福,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地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其他时间,我要做一些管理工作,还有寺院的维修、学习,以及访客等。

朱瑞:谢谢仁波切。与您谈话,受益匪浅。在中国的时候,常看到您和那些政治领导人一同出现,还听说您很富有,想要什么中国政府就给您什么。那时,我的确认为您是一个政治阿嘉活佛。不过,1998年那一年,我清晰地看到,您为了唯一想要而中国政府永远不会给您的宗教和信仰,放弃了光彩夺目的物质利益,秘密地来到可以潜心修行的北美大陆。从那时起,我对您产生了无限的敬意。尤其是今年三月以后,您以宽阔的胸怀,理性地分析了解决西藏问题的前景,提出了一些中国政府应该珍视的客观意见。这恰恰说明您是一个如法的僧人,真正的阿嘉活佛。您的心,装的是汉藏两族以及所有生命的福祉。

如果可能的话,下次还要向您请教您个人的修行体会。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此文首发在唯色的博客上:http://woeser.middle-w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