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

朱瑞: 以一盏香烛,为朗顿班觉先生送行…...

朗顿. 班觉先生


昨天,从唯色啦的推文*中得知,朗顿. 班觉先生去世了。不敢相信。尽管唯色啦提供的信息从来都是经得住推敲的,但我还是打开电话本,找出班觉先生的手机号,拔打起来。然而,对方的答复总是:“您拔打的用户无法接通……”




今年年初,我在达兰萨拉时,曾给班觉先生打过一次电话,寻问他在噶伦堡上学时的情形,那时,我正在准备写作《话说噶伦堡》。他讲得很细,讲完了,还在电话的那一头问:“朱瑞啦,你这是在哪里呀?”

“我不是在加拿大,班觉老师…..”我答道,没敢说出达兰萨拉。

这两年,每遇到图伯特历史或民俗上的疑问时,我都会请教班觉先生的。有一次,请教大昭寺里那两尊泥塑的寓意,他一时也愣住了,就亲自去了大昭寺,问得清清楚楚后,立刻给我来了一封电邮,让我给他打电话。

是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电话里探讨问题的。说起来,从2010年底就开始了。那时,我决定为他的长篇小说《绿松石》写评论,就翻出从前我在拉萨时的电话本,拔通了他的电话:“朱瑞啦,你在哪里?什么时候回来呀?我还保留你在拉萨的电话呢!”

这时,我已离开拉萨近十年了,他居然还保留着我的电话!其实,这一生中,我和班觉先生也仅有一面之缘: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本来我是跟着他的太太南杰拉孜去恰巴. 格桑旺堆先生家,为恰巴先生写回忆录的。但是,经过朗顿家族的老屋时,南杰拉孜女士忽然想回去取点东西,于是,我们就拐进了里面。印象中,那是一个生长着几株大树的庭院,有很多的房子。班觉先生正在客厅,背对着窗子,坐在一个木桌前,和一位客人说着话。我睁睁地看着班觉先生足有一秒钟,因为这张脸的轮廓,在那一瞬间,让我想到了十三世达赖喇嘛。

“朱瑞啦,我知道你在自治区文联那边上班,”他接过了南杰拉孜女士的话题,“把你的电话给我,哪天我们好好聊。”

我就把电话写给了班觉先生。他当时是拉萨市文联副主席,还是长篇小说《绿松石》的作者,在母语作家中很有名气,不过,一点也不像中国的那些名作家般清高和满腹酸气,仿佛我们早就认识了,如久别重逢。



移居加拿大后,我又认识了白牡老师,常一起散步,谈拉萨往事、谈她的弟弟班觉先生。然而,2009年年初,当我从达兰萨拉返回加拿大时,白牡老师已经去世了...…


我至今还保存着从白牡老师那里借来的书:《西藏贵族世家》,封面是白牡老师小时候与父母在一起的照片,她坐在父亲贡嘎旺秋的怀里,一家人,看上去都那么雍容,那是锦绣图伯特的一个侧影。我曾给白牡老师的女儿白珍啦打电话,要求还书,约了几次,最后都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搁下了。

白牡老师去世不久,很偶然的,我在网上看到了《绿松石》的汉译本,并决定写一篇书评。于是,就和班觉先生有了联系。 他告诉我,他现在身体不太好,主要是胃不好,会到成都休养一段时间,就给了我他的手机号,说,这样的话,不管他在哪里,我都能找得到。

我在写作《也谈吴忠信没有主持达赖喇嘛尊者登基典礼》一文时,多次请教了班觉先生。有一次,他告诉我,现在他手里的墨台就是当年吴忠信送的,底坐刻着吴忠信的名字。“那样重要的场合,怎么会让这个汉人主持呢?”他补充着。


后来,我给班觉先生寄去了我与白牡老师一起的照片,他很是高兴,让我多寄照片。我就又寄去了一些我能找到的朗顿庄园的残垣断壁。这些照片,让他忆起从前,他告诉我,小时候,他曾在那庄园里住过一两年的光景,并谈到那些远去的繁荣。我也仔细地观察着如今已面目皆非的朗顿庄园,那残留的每个局部都是美轮美奂的,包括若隐若现的壁画,完全呈现了图伯特艺术的超俗与精湛。



严格说来,朗顿家族并不算贵族,只是位于朗县的一户普通农家,因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出生在这个家庭,而成为亚溪家族。这也是图伯特文化的独特之处:尊贵的法王,可以出生在农民或牧人家里。

不过,朗顿. 班觉先生的太太南杰拉孜是出生在图伯特显赫的贵族世家的,算是夏札家族的女儿。而夏札家族,可以上溯至十七代都是贵族的,并在图伯特与克什米尔、尼泊尔的作战中,立过功勋。我所说的贵族,是的,不仅仅是富有和权势,而是指道德的、虔诚的,对弱势满怀同情和关怀、对国家承担责任的一个阶层,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贵族的出现,是图伯特两千多年社会稳定的果实,不像几千年来一直动荡的中国,只盛产暴发户和土财主,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可能有人会举出有些图伯特贵族,就不那么附合我所说的标准的例子。这也正常,我说的是主流。并且,我想表达的是,在我与朗顿班觉先生的接触中,我所得到的那种谦逊的、平静的、与人为善的印象,正是图伯特佛教文化和贵族文化对他滋养。



有一次,我请班觉先生下载skype,这样,我们不必用电话,还可在交谈时看到彼此,他说,等儿子回来就让他们帮着下载。

今年,我从达兰萨拉返回加拿大后,一直想给先生打个电话,问他是否下载了skype,问他的身体恢复得如何?可是,由于忙着我的长篇小说写作,就一托再托。


先生与世长辞的噩耗,并没有使我撕心裂肺的难过,只是什么都干不下去了,心,空落落的,泪水不时地蒙上眼睛。我找出所有和先生的通信,一遍遍地读着。

从此,那一部分还没有来得及展现的图伯特精华,就这样被带走了,永远地被带走了。远在加拿大,我没有酥油灯可以点燃,仅以一盏香烛为先生照明,愿先生走好,并祈望轮回的路上,再相遇……


完稿于2013年11月29日

我与白牡女士  (摄于2008年)
朗顿庄园的残垣断壁(一)

朗顿庄园的残垣断壁(二)


*唯色啦的推文:

在微博上看到朗顿班觉先生去世的消息,很难过。他是藏文作家,1941年出生于十三世达赖喇嘛家族,曾留学印度,后就读中央民族学院。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绿松石》,译成了中文,我当年在《西藏文学》做编辑时曾编过。。我一直想再见他的,向他请教很多拉萨典故的…惟愿先生轮回路上安心走好。。

3 条评论:

匿名 说...

又一个见证者离我们远去。

普琼 说...

西藏又失去了一位作家,愿亡者从中阴幽暗中获得救护。

匿名 说...

祈祷,
Om Ma Ni Padme Hun
Om Ma Ni Padme Hun
Om Ma Ni Padme 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