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4日星期六

朱瑞:查米尔(Thamel)的中国趋势

查米尔附近的中国按摩店
查米尔的尼泊尔人店铺

查米尔附近的中国旅馆



查米尔的藏人店铺


在加德满都逛街,最过瘾的莫过于查米尔了。这其实是一条很不起眼的胡同,狭窄而拥挤,曾为低收入人们的避难所,相当于贫民窟。大约四十多年前,西方的hippie们来到这里,包话一些艺术家们,因此,这里渐渐成了游客的偏爱。而价格,较之加德满都的其他地区也越来越高了。几年前,这里还成了全尼泊尔的第一个无线上网区。

查米尔的街道两旁,包括里面的一些小胡同,都拥挤着旅馆、饭店、酒巴、商铺,还有一些小手工作坊。克什米尔人在这里出售各种羊毛绒衣、披巾、丝绸上衣、崩球等;图伯特人在这里出售各种面具、经筒、氆氇、帮典、松石、珊瑚、松巴拉姆、武都等;尼泊尔人在这里出售伊拉姆红茶、地毯、各种银质手镯、项链、耳环……总之,这些商品,都不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出来的,毫无规矩,个性鲜明,充满了人间的温暖。连各国登山运动员们,也都把查米尔作为出发前的大本营。

每每来到查米尔,我都有种旧地重游之感。那旧地,当然是拉萨的八廓了:两者都是把商品摆在店铺外面,让走在街上的人们一览无余。两者都出售小手工作坊制品,还有一样的松石、一样的珊瑚、一样的镂刻真言的手镯、粗布衣裙、围巾.......

不过,拉萨的八廓是环绕着祖拉康的转经道,形成于一千三百多年前,更有历史感和宗教气息。不幸的是,如今已被中国当局改造得面目皆非。著名西藏作家唯色在她的文章《“八廓古城”这一场域》中,辛酸地记下了这一悲剧。

漫步在查米尔,是种享受。我既想买这个,又想买那个。其实,骨子里,我是个对衣着十分挑剔的人。早年,走遍家乡哈尔滨,也找不到一件喜欢的衣服。有时就去北京,专门逛国际商场和秀水街,寻找那些出口转内销的东西。

我是很少走进一本正经的中国商店的。因为那里除了大机器生产出来的批量大陆货以外,几乎看不到别的。而中国人,大多数穿的当然也都那些大陆货,个个规规矩矩、有板有眼的,像千篇一律的木偶。当然,也有些人不穿大陆货,但是,他们赶时髦、穿名牌, 要说今年时兴“金利来”,恨不得“抢菜刀、磨剪子”的,也都穿上“金利来”,真真假假,覆盖了大街小巷,弄得我见了“金利来”就想吐。

那么,我究竟喜欢的是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是,在查米尔,我是喜欢这个又喜欢那个,恨不得长出千只眼,一览无余所有的东西。我逛啊逛啊,逛得腿都抬不起来了,肚子瘪得前后贴到了一起,还是没逛够。后来,我干脆搬到了查米尔。记得那个旅馆叫“扎西得勒”,我以为是位藏人开的,结果,接待我的是个尼泊尔人,这倒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人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热情地跟我说起了汉语:“欢迎!欢迎!”

殷勤得我都不好意思再找别的旅馆了。而住进去才发现,我的左右邻居都是中国人。老远就听到他们在走廊里大声地喊着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我已经十几年没回中国了,没想到,在加德满都,倒有了回归之感。

当然,对我殷勤的还不止这个旅馆老板,包括查米尔街上的那些小商小贩,个个都笑脸相迎,不住地用汉语跟我搭话:“你好!你好!”连他们的货物,也都标上了汉文:“纯毛”、“纯麻”。而最让我吃惊的是,这些尼泊尔小商小贩,甚至都会说一两句中国小商小贩偏爱的顺口溜,比如:“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不要钱”等。

更为新鲜的是,有个中国按摩店的门上,还挂着大红灯笼,插着五星红旗。我就憧憬了,如果哪天,有个中国人在这里开张妓院,或者建个茅厕啥地,是不是也要挂上大红灯笼,插上五星红旗,显示一下中国品牌?

我还在查米尔看到了“四川饭店”、“北京宾馆”、“龙脉假日酒店”的招牌。这不能不让我再次联想到拉萨八廓的命运,总感到这查米尔,是在乘着火箭向那个目标飞奔呢。

不过,尼泊尔当局是吃准了中国的小恩小惠,屁颠屁颠地配合着,一点也不在乎,有一天,他们将会对其文化和人民付出代价,吃不了兜着走。


选自我的长篇纪实《被消失的国家》第六章 加德满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