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收到台湾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寄来的《西藏的天空》杂志,读到阿嘉仁波切用通俗汉语介绍和讲解的《大藏经》故事,很是感动,转发这里,与读者共享。——朱瑞
阿嘉仁波切:传子
念完一段《大藏经》后,我走到窗前,转动开窗器。窗子,渐渐地开了,天空将亮未亮,一片浅灰色。鸟声迎面而来,还有远处的树林,或许,正有一只狸跑过,传来了鹿受惊的“嘘嘘”声。
仲夏的早晨,总是格外清新。我想着,转身拿起藏香,折成相等的长短,放进香龛,正在点燃时,电话响了。是朋友约稿。要我介绍一些佛的教言。我欣然答应。因为,这样的故事很多。不久前,我发愿读《大藏经》。说起来,在塔尔寺时,我曾组织一百零八位僧人,每人读一卷《大藏经》,读了几遍。这也是西藏的传统,僧人们一起读《大藏经》,又快又圆满。
《大藏经》有几种版本,如,纳塘版、德格版、卓尼版,还有乾隆铜版等,有的一百一十部,有的一百零八部。我现在读的是十三达赖喇嘛时期,在布达拉宫的雪巴康重新整理印刷的,共一百部,是达赖喇嘛尊者,2007年来蒙藏文化中心讲法时赠送的。
我发愿,一个人读完一百卷。这是 一个很大的颂经修行,可是,忙于世俗工作的原故,我常被打断,因此,刚读到《毗奈耶》经。
这是一个寓意很深的典故。不过,是公元755年藏王赤松德赞时期从梵文译成藏文的。再译成汉文,有点难,毕竟是古藏文,但我还是愿意译出大意,和读者分享。
故事发生在佛住世时期。恒河流域有一个摩揭陀国,河谷之间,分布着许多部落, 其中,旷夜部落很是热闹:卖米的、卖面的、卖酒的、卖甜品的、卖蒸馕、卖烤馕的……应有尽有。旷夜部落的酋长,就给当时的国王瓶沙王写信,提出,把旷夜部落,变成一个聚落城。瓶沙王回信:“变成聚落城就不必了,只把收入的六分之一,交给王宫作为赋税就行了,剩下的,你们留着用吧。”
部落的人们感激酋长,定下一个制度:往后,凡是遇到迎娶和出嫁的喜事,都必须给酋长送一份礼物。
一天,有个穷人要娶亲了。可是,他没有东西给酋长。他想啊想啊,也没想出办法。最后,他找到酋长,说:“我实在没有什么给您的,就让我把妻子的初夜,给您吧。”
“这,怎么好意思呀!既然你什么都没有,那就算了吧。为部落效劳,本来是我的福份哪。”酋长说。
“这是我自愿的,您就接受吧。”穷人坚持着。
酋长就答应了。慢慢地,酋长的贪心,越来越大,还形成了一个习惯:部落里,不管是娶进来的,还是嫁出去的姑娘,都要把第一夜送给酋长。
“这样做,和善事善法,还有习俗,都不附和呀!”人们议论开了。
一天,部落里一位最漂亮的姑娘,要出嫁了。
“我的第一夜应该属于我的丈夫!” 姑娘说,“我要杀死贪心的酋长。”
这话,像风一样,传了出去。就有人劝慰:“不能杀酋长,使不得啊。”
“你们男人都不像男人了,一点勇气都没有。”姑娘坚持着,“我就是要杀掉那个酋长!”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杀了酋长。还定出一条计:趁酋长到水塘洗澡的当口,杀了他。
恰在这时,瓶沙王贴出了一个布告:有几位比丘,将到各地化綠,凡是想供养的,都可以到王宫领取食物和饮料,已经作了供养的,可以在王宫里领取双份食物和饮料。这时,佛的两个大弟子阿难和迦叶,正好来到旷夜部落。酋长寻思着:“哎呀,给释迦牟尼的弟子供养,功德无量呀!”
酋长首先作了供养。当阿难和迦叶做了回向,离去时,部落的人们,都请酋长到水塘洗澡。天气正热,酋长自然同意了。
“酋长,您要好好洗一洗头发呀。”有人就把早准备好的,掺了盐的洗头香料递过去。
酋长用了。盐就钻到了酋长的眼里,他疼得什么都看不见。这时,部落的人们,拿着各种武器,有的是金刚轮子,有的是单股金刚杵,还有的是弓,有的是箭,向酋长砸来。酋长说:“不要杀我,不要杀我,我没有做坏事呀!”
“你糟蹋了我们的姑娘,败坏了部落的习俗。”人们继续着。
酋长临死时,发了一个反愿:来世一定报仇!
果然,酋长转世成了夜叉,他决定给这个部落种下瘟疫。部落的人们听到风声后,就赶着自己的牛车、驴车,还有的骑着骆驼,开始了逃难。可是,夜叉挡在山口,一个都不放过。还恐吓说,要吃了他们。
大家哆嗦着身子,聚在了一起,又商量出一个办法:向夜叉献祭——每次由六只牛,拉着一辆车,车上装着各种好吃的,还有鲜花,花丛之间是童子。
夜叉点头:“但是,祭祀时,你们不能哭,必须吹着乐器,跳着歌舞,我才能高高兴兴地吃掉童子……”
人们不得不答应。不过,都说,如果没有一个公平的办法,还是有人会漏掉。于是,大家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个人的名字,写在贝叶上,放进一个罐子里。轮到谁家,就把那片贝叶拿起来,挂在那个家庭的门上。
有一个人,娶妻多年,也没有一男半女。他天天求子,求了很久很久,妻子终于怀孕了。男人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可是,生下儿子这天,男人恰好去山里干活,那妻子就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男人回来。
男人回来了。远远地,就看到自己的门上,挂了一片贝叶,他的心都碎了。到了跟前,他无声地把贝叶摘下来,揣进了怀里。
妻子终于盼回了丈夫。可是,他即是看着刚出生的儿子时,也是愁眉苦脸的。妻子就问:“你求子多年,今天求到了,为什么还闷闷不乐呢?”
实在熬不过了,丈夫就亮出了那片贝叶。
“如何是好啊!”妻子哭了起来,“没了儿子,我还活着干啥?!”
“如果能顶替的话,我宁愿为儿子去死。”丈夫也哭了。
无论如何也躲不过这一劫了。于是,趁着月光,女人点了灯,燃了香,带上花环。这时,她发了一个正愿:“ 乞求大慈大悲的菩萨,但愿,我儿子的死,能换醒夜叉,从此,让所有的童子得救”。
像一缕细如发丝的尘烟,佛,感受到了这个愿。佛想,人世间的慈悲心,像母牛一样,可以保护自己的牛犊,现在到我保护这个童子的时候了,当然,也是征服这个夜叉的时候了。
释迦牟尼佛来到摩揭陀国旷夜部落的事儿,一下子传开了,也传到了夜叉的耳里。一天,佛,正在禅定,夜叉来了。他想:佛,跟人有什么不同呀,不就是坐在那里吗?!于是,夜叉开始呼风唤雨般地命令佛: “沙门,你出来!”
佛想,我要征服这个夜叉,必须先服从他。于是,就平静地走了出去。
“沙门,你进去!”夜叉又命令道。
佛是一点傲慢都没有的,就又进去了。
夜叉重复了三遍,到第四遍时,佛说话了:“旷夜夜叉,你说三遍,我都按你的话做了,你到底有什么问题?”
夜叉想,何不就势难为他一下。如果他回答不上,或者不合我意,我就使他心脏开裂,嘴唇肿大,口吐鲜血,再拽起他的两手,把他摔到河那边。
佛,看出了夜叉的心思,也想:我的佛法不论是人还是神,不论阿修罗还是夜叉,听了以后,都像月光照射睡莲一样,会静下来。
“夜叉王,你想问什么就问吧。”佛说。
“什么是宝中之宝?什么是行中之行?什么是香中之香?什么是福中之福?”夜叉问。
“宝中之宝为信解,行中之行为善行,香中之香为真诚,福中之福为知足。”佛答。
“怎样获得好名声?怎样获得金银和珠宝?怎样获得人赞美?怎样获得好友和亲朋?”夜叉又问。
“有德才有好名声,有舍才能聚财宝,有真才能人赞美,有慈有悲众人近 。”佛又答。
“怎样才能渡过激流瀑布,怎样才能抵达苦海的彼岸,怎样才能断除烦恼,怎样才能修来宁静。”夜叉接着问。
“虔诚佛心飞渡激流瀑布,除尽业障即现彼岸光明,精进斩断烦恼,智慧修来宁静。”佛又接着说:“可问芸芸众生,包括神仙婆罗门,除了慈与悲、智与慧,别无其他善教法。”
“为啥要问其他人,您已赐我白善法,从此我将持善行,皈依佛门我心虔意诚。”于是夜叉扣首。
“贤首,你当年供养阿难和迦叶,积德不少,本应转世三十三天,可是,因你夺得人家的新欢,又发了颠倒愿, 所以,成了夜叉。”佛说。
“轮回的路上,我该咋办?”夜叉低头求助。
“你成了夜叉还是小事,又吃了人,做了恶事,以后还要轮入地狱……”佛说。
“我该如何是好?”夜叉再次扣首。
“贤首,跟我走吧,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说。
这时,乐声、鼓声,还有欢跳的歌舞声响起。
“什么声音?”佛问。
“为我……送来了童子。”夜叉掩面。
说话间,那六只牛拉的车已到了跟前。父亲,于是,抱起鲜花之间的童子,含泪作笑颜,传给了夜叉。
夜叉接过童子,二话没说,就传给了佛,佛接过童子,又传给了此刻泪水横流的母亲。
“从此,这里所有的童子,都属于他们的母亲。”夜叉说。
“这孩子就叫传子吧。”佛说。
转自《西藏天空》第五期
阿嘉仁波切的语言是如此清灵优美,宁静人的心神。感谢!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