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朗顿庄园的脚步声



庄园庞大的规模足见朗顿家族地位的显赫。即便已坍塌破败得几乎不成样子了,但比之今天村里的民宅依然毫不逊色,气势咄咄逼人。

庄园外院残缺的围墙所剩无几,院门却兀自凸立,像个忠实的守门人把守在那里,只是没了门板。

旧宅房门。
旧宅房门

倒也无所谓门板了,破败的院墙早已是四通八达,随便那个角落都可进入到庄园里去。只是那破败的庄园如今怕是很少有人进入了。

庄园高大的房屋建筑是用青石片垒砌而成,做工考究精细,足见工匠们精湛的手艺。

残墙断壁的庄园透着一股阴森森的气息,那没了门板窗框的门窗更是黑洞洞地犹如龙潭虎穴,在进入废墟瞬间的那一刻不禁有种身上要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庄园外村里人热火朝天边干活边唱歌的声音,在我进入庄园的那一刻嘎然而止,听不见屋外的一丝响动。

位于朗县的朗顿庄园始建于1880年,据说是专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回达布探亲而建造。

  朗顿庄园。
朗顿庄园  

朗县一带属于过去的达布地区,是山南雅砻文化与工布文化的交界处,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就在这里,人们称之为“冲康”。十三世达赖的父母亲都是农民,因为儿子的原因,他们的家族因此跻身于贵族行列。

从一楼到二楼要经过一段黑暗的通道。进入通道,眼前的黑暗让我失去了方向,我只好停下等待着眼睛的适应,生怕一迈步就会碰着头或是掉进不可思议的深渊。待眼睛稍微适应后小心翼翼地向通道另一端微弱的光亮处走去。一步一步,警慎小心。直到走近那光亮处才发现原来那光亮是从二楼通往三楼的楼梯口上透下来的。

我沿着楼梯,仿佛跟在朗顿的身后,向三楼爬去。疑惑的是为什么二楼什么也看不见。
老宅。
老宅
爬上三楼眼前顿然一片豁亮,完全是另一番模样了。尽管三楼同样是一片废墟,但透过废墟不难看出这里当年一定是朗顿休闲和会客的场所。每间房里都通明敞亮,墙上的彩绘壁画依稀可辫。
老房彩绘。
老房彩绘


信步在屋顶走动,仿佛听到朗顿的脚步声。

正对院子天窗的那间房,有人说那是公主的闺房。公主闺房间距不大,南面向阳的窗子几乎占据了整个一面墙,窗格和墙壁上残留的壁画虽已干裂剥落,却依然看得出那画的娇柔与鲜艳,应该是女人喜欢的颜色和画。公主房的另一端有间比公主房大了几倍的房间,这里采光通风都十分地好,应该是朗顿的楼顶客厅了。虽说是如今人去屋空且布满尘灰蛛网,但也不难看出房里当年茶座摆设的布局。

出客厅正门是一个足有300平米大的平台,站在这里能够看到整个村落和村里不多的几棵大树。眼下树上的叶子正是葱郁茂盛的时节,乌鸦和喜鹊争先飞上树去,喜鹊和乌鸦的叫声也就从那树上传到了村里每个人的耳朵里。

那应该是几棵上百年的老树,树杆粗壮有力,树皮厚实且布满很深的褶皱。

站在朗顿庄园的楼顶,太阳正红,喜鹊和乌鸦的叫声伴着炙热的阳光,让人有一种懒洋洋的感觉。

重新回到二楼,这时才看清,二楼是庄园主和贴身佣人的住处,有大小不同的十多间房屋,那最好的去处自然是主人的栖身之地。紧挨着的是经堂、客厅、和夫人的卧室。

当我步出这座古老的旧日庄园时,我一直在想,在旧贵族阶层消失的今天,他们的庄园作为历史的载体,似乎不应该随之消失。就如同这村庄里的年轻人,当问及庄园的历史和主人时,几乎已无人知晓了。

所幸,近期看到一公开发布的文件,那是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于2009年11月19日颁布的第五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在古建筑一栏里列着:编号52 类别号30 朗顿庄园 公元1880年 林芝地区朗县




转自:http://www.xzsnnews.com/Info.aspx?ModelId=1&Id=3037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