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星期五
文化包容与文化独裁——印度流亡藏人社区访问侧记
龙树菩萨(南印色拉寺辩经场壁画)
17位那兰陀圣者(南印色拉寺辩经场壁画)
摄影/文: 朱瑞
那兰陀传承与西藏佛教
西藏寺院的墙壁上,不论境内、境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那兰陀大学那十七位圣者讲经说法的彩绘,它意味着,没有那兰陀的传承,就没有西藏佛法的完善。对印度的感激,澎湃着一代又一代藏人。
今天,在西藏佛学院的教学中,必修经典五部大论中的每一部,几乎都贯穿了那兰陀的佛学精髓。佛祖释迦牟尼曾在《大藏经》中预言:我涅磐四百年后,将有龙树,传播佛法于四方。的确,作为那兰陀圣者,龙树菩萨的佛学思想,早已超越了印度国界。西藏佛教格鲁派创史人宗喀巴大师印证了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写下了:《中观善显密意疏》、《了义不了义》等重要著作。
那兰陀大学的另外一位殊胜大师阿底峡尊者,甚至在高龄时,亲自到西藏传法,特别为藏人写下了《菩提道灯论》(后成为宗喀巴大师的重要著述《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根本论),创立了格鲁派的前身:噶当派。
早在六十年代,达赖喇嘛尊者就在《智慧的窗扉》中,写道:“西藏的学经僧人曾多次前往印度、尼泊尔求取正经和口头流传下来的教谕。尽管在往返途中历尽了千辛万苦,但是,这种往来犹如两国之间长流的河水,奔腾不息。”
鼓励不同文化的印度
当中共入侵西藏,佛法惨遭劫难之时,印度,这个并不富裕,又人口众多的国家,不仅接纳了达赖喇嘛尊者和噶厦的官员们,还接纳了跟随而来的各教派教主和近十四万流亡藏人。
尼赫鲁总理完全理解达赖喇嘛尊者的保护西藏民族文化特性的意愿,创造藏人聚居的条件,还提出,西藏的孩子们,在跟上现代世界发展的同时,要学习完整的西藏历史和文化知识。因此,1961年5月,成立了直属印度政府教育部的独立单位,中央西藏学校管理委员会。为西藏儿童设立特别学校,并实行免费教育。“直到今天,印度政府仍然继续资助大部分的西藏教育工作计划。”
同时,西藏各教派,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甚至笨波教的寺院,佛学院,都在南亚次大陆,从北到南,辉煌地建立起来了。就在西藏境内佛教人才,尤其密宗人才几乎绝迹的时候,印度的西藏流亡社区,为世界输送了各方面宝贵的佛教专家、上师,同时,接纳着来自全世界的佛教学生,使西藏文化,继续益于世界。
数不尽的印度学者,记者,作家,也强烈支持西藏的自由事业,有的,放弃一切,成年累月地为苦难中的西藏民族呼吁。不仅西藏人,很多印度人的家中,也悬挂着尊者的照片,表达着对这位世界精神导师的崇敬。
甘地说过:“我愿意世界上的不同文化都有机会最大自由地吹拂在我的周围,但是,我拒绝被同化。”
这也是为什么,西藏文化在西藏本土渐渐消失的时候,却可以在印度复兴,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都在感谢印度。
扼杀不同文化的中国
当中国被侵略时,是可怜的,可是,当中国反过来侵略周边弱小的国家时,比那些列强更残无人道。尤其中共统治以来,除了胡耀邦执政的短暂时期,一直都在西藏实行残暴的同化政策。
据统计,目前,已有七百多万汉人定居西藏,超過了西藏的六百万人口,还不包括驻扎在那里的约三到五十万中国军队。
严格禁止藏人信仰上师达赖喇嘛尊者,严格禁止庆祝重要的西藏传统宗教節日。严格禁止在机关学校事、企业单位工作的西藏人转经朝佛,就是普通人朝佛,也被严密监视,便衣如蚁。
古老的寺庙建筑被拆毁,佛像被砸碎,经书被焚烧,古修啦(僧人),阿尼啦(尼姑)被毒打、监禁,甚至枪杀。胡锦涛执政以来,又在西藏变本加厉地破山挖矿,开湖建坝,把西藏游牧民,移向水草贫瘠的土地,残酷地制造第二次藏民族大迁徙。破坏西藏文化的物质依赖,毫不顾及西藏高原是亚洲诸大河流的发源地,保护那里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整个亚洲福祉的事实,把西藏变为玩弄权术,施展强权的试验基地。
现在,又在高调要求达赖喇嘛尊者“爱国”。所谓爱国,不过是爱共产党政权。而这个政权,六十多年来,为中国制造了多少灾难?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据统计,每年在中国,有近八十万人无辜死亡。爱这个国,就是爱独裁、邪恶,还有野蛮。
爱国意识,本质上,不过是一种强烈的改造他人的意识。一个正常的执政党,应该是尊重,甚至鼓励发展个性,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野。这种改造逻辑,无疑是站在世界所追寻的普世价值的另一面,是一种反人类的逻辑。
中国人,应该对此反省,同为邻居,为什么西藏人对印度就充满了感激,而对中国就充满了恐惧?为什么五十一年来,西藏人,从没有停止过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高高的喜玛拉雅雪山,忍受着气候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不同……,在并不富裕的南亚次大陆居住下来,却不能留在自己那清凉的雪域家园?
西藏问题必须解决!看不到西藏的苦难,是我们自己的视野出现了盲点,是十分危险的。西藏的苦难,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高层,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因为,作为目击者,我们容忍了罪孽,我们成了冷血的旁观者,成了整个文明时代的羞耻。
──《观察》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Friday, April 09, 20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