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9日星期一
廖志峰:因為中國,我遇見索爾孟
經濟學家們總是能夠預測,壞的政策必定會招致災難——索爾孟
從2006年開始,四年中來台灣五次,旋風一樣的到訪,清風一樣的離去,這個足跡遍及歐美亞三大洲,像古典知識貴族的法國重量級學者索爾孟,始終在台灣激不起太多的漣漪和迴響,是因為題材?還是書寫策略——不採簡單的構句,反而著力在文句的深刻,思辨的細膩,以及涵蓋面的範圍太大所致?我經常思索這個問題。雖然我也深深明白,在講究行銷策略的年代,文本是輔,名聲是王。
我總想到在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咖啡。你可以花35元或40元買一杯美式咖啡,或更便宜的三合一即溶咖啡,足夠讓人醒腦,開始一天的工作,誰有如許寶貴的時間,用酒精燈慢煮一杯虹吸式的咖啡,再細細品嚐?知識的重量、濃度和咖啡當然不能如此類比,突然興起這樣的念頭,多少感覺在這個資訊太過擁擠,小腦臃腫,大腦貧乏的時代,有些更細密的東西被排擠掉了。眾聲喧嘩,這是民主;瓦釜雷鳴,媚俗成王道。但這是讀者受眾的選擇。我曾對索爾孟說,嗯嗯嗯,你寫得有點……難。他不同意。其實,我應該說,你寫的東西太豐厚,要有一整週沉澱的心情細讀和反芻。但現代人寸陰寸金,一天已太多,七天實在太奢侈,誰有時間?
話說回來,一本經過長期思索、深度造訪的計畫性寫作,不該如此用心去品讀嗎?美食家面對精心烹調的飲譔會用同樣虔敬的心情享用,但知識的文本,很少被如此對待。索爾孟的書寫總帶著歷史縱深的反省,沿著他法國前輩托克維爾的腳步,考察美國,伊斯蘭,和來不及造訪的印度。而中國,則延續十七世紀耶穌會教士的探索,但是,不幸地,他看到裾除幻想的真實中國。在完全傾中的歐洲漢學界中很難找到知音,他對中國的感喟,反映在西蒙.雷思(Simon Leys)的一段話:西方一群國家元首及商人,將很快就會絡驛不絕前往北京,再度參加血腥兇手的宴會。其實,加入這個行伍的,還有無數政客和文化人:逶迤千城,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我和索爾孟的相遇十分偶然。他花了一整年在中國的旅行,之後寫成《謊言帝國——雞年中國紀行》,但在中國無法出版;我想知道更全面的中國,在台灣也渺不可得。就這樣,因為中國,我們相遇,我並不預知我會持續出版他的書,他的書寫淵博迷人,每一本書都開啟我不同的視野,引發不同程度的思索,讓人無法停止追隨這樣的探索。我或許曾說過,讀他的書,像在讀他的法國前輩,著名的人類學家李維史陀寫的《憂鬱的熱帶》,相同的是高度的人道主義;不同的是,人類學的考察步履,轉換成更俗世的文明思索和關懷。我曾希望他可以寫得少些,和多用些簡單句,但這不是索爾孟的風格。比起他眾所皆知的啟蒙導師雷蒙.阿宏,在廣大的華文讀者中,索爾孟更像是孤獨的歐洲騎士,展示饒富深度廣度的主題探索和書寫樣貌,風采懾人。不管對作者或出版者,某種程度說來,我們都有一座要去挑戰成規,破除迷思的磨坊風車,像……唐吉訶德。
這次,索爾孟的全球經濟旅行,穿梭在嚴酷的全球金融風暴中,沒有托克維爾做伴,只有他的法國理性,和數十年長期浸淫探究的思想中軸做指引,為我們拉開全球化下,不同思維運作的經濟帷幕︰在經濟學的世界裡,到底有沒有經濟的日不落國?敬陪亞洲四小龍之末的台灣,應該仔細探究,也許可以從中得窺台灣明天的機會。經濟不說謊。
转自允晨文化电子报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10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