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朱瑞: 认知图伯特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主要探讨中國領導層交接,對中國和西藏以及其他國家的影響。其实,我要谈的是我对图伯特的认知。不过,在开始之前,我想略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认为,习近平上台后,西藏问题只能更加恶化。

首先,从他个人历史看,他一直都是维护专制的官僚,正像不久前一位来自英国的中国知识分子邵江先生说的那样,江泽民和胡锦涛时代的所有的反人类罪行,他都参与并执行了。他直接对浙江民主党和异议人士进行了迫害,对浙江民营经济和地下经济进行了摧毁,并且,在福建,他也有腐败丑闻。

其次,中共内部已经制定了一个关于对西藏的框架, 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正在不断地从这个框架里得到好处,所以,一般来说,任何人上台,都不会变动这个框架。

再次,像习近平这批在位的太子党,接受的完全是中国共产党的权贵教育,崇尚利益、崇尚暴力,迷恋权力和等级,而且十分贪婪,因此,他们自己不会主动改变。唯一的变化只能依靠藏人自己的努力,以及中国民间的反省。

现在,我再谈另一个问题,也就是今天我要谈的主要内容,即,我是怎样走近西藏问题的?换句话说,我是怎样认知图伯特的?

小时候,老师常告诉我们,西藏是一个非常黑暗、落后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还挣扎在野蛮的农奴制社会。当时,我们的教课书,按照马列主义的社会形态学说,不容置疑地把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定为五个单线发展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照这个逻辑,西藏该是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间的,比中国落后多了。毛泽东说:“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当老师说到我们解放了西藏,让农奴们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时,学生们的脸上都有了笑容,仿佛我们也在解放西藏中,贡献了一份力量。

有一天,老师领着我们参加了一个忆苦思甜大会。这是中国七十年代前后,最平常的公众活动:请一些年龄大的人,讲旧社会的“苦”和新社会的“甜”。这天的讲演人是一位从西藏的“农奴”,叫巴桑。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会场上的横幅标语写着:“巴桑讲家史”。巴桑回忆了农奴主(领主)的狠毒和野蛮,剥人皮剔人骨等等,说得会场上,一阵阵传来哭声。

到了八十年代,书店里出现了一些关于西藏的书,大多为汉人作家的作品,写下了西藏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之独特,作家们不约而同地感叹西藏是神秘的。因为,西藏超出了他们的思维极限,在他们的经验之外,是用汉人的伦理和哲学解释不了的。但是,这些作者有一个共性,就是随意地解释他们并不了解的事儿和人,带着汉人的傲慢。

于是,我开始寻找外国人写的关于西藏的书。就找到了古伯察的《鞑鞑西藏行》,大卫妮尔的《一个巴黎女子在拉萨》,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旅行记》、哈勒的《西藏七年》等等。从这些书里,我看到了西藏人的真正特征:善良,尊重生命,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虫子,都不忍弄死的。佛教中的“如母有情”,就是对所有的生命的关爱,已成为他们的呼吸。

就这样,阅读中,西藏渐渐地具体了,具体成了一个磁场。无论我干什么,都在想着西藏,即使卖一双鞋子,一件衣服,都会想,西藏用得着吗?

1997年,我踏上了西藏之旅。那时,我一点也没有想到,这是不归之路。不归,并不是说后来我没有再回到我的家乡,而是从此,我的心,留在了西藏。首先,西藏吸引我的是自然风景,高高的大山,矮矮的绿草,排山倒海似的白云,湍急的河流,数不完的温泉、热泉、冷泉…..我终于理解,为什么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 )在《消失的地平線》里,把西藏看做一种理想。

虽然这时我已到过中国的大多数地方,还有周边的几个国家。具体地说,从黑龙江的边陲小镇黑河到海参崴,从大连北京上海普陀山西安昆明大理西双版纳瑞丽又到缅甸等等,但是,都无法与西藏相比,西藏的自然风景极为独特。

而人文风景更独特:建筑,语言、宗教、服装、音乐,连帕廓街上的那些项链戒指手镯,都与中国的不同,那是一种与世俗无关的纯美,我买了这个买那个,同时,我开始写西藏。说起来,我到西藏以前,已发表过一些小说散文,还出版过诗集,但是,总感到自己过份地拘泥于文字技巧,缺少丰满而深刻的内涵,可又无从改进。

写西藏时,我的心是完全开放的,不再追求形式,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很快地,中国的一些主要杂志,如《人民文学》的散文精萃,《十月》,《中国作家》等,都刊出了我的作品。 后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还出版了我的散文集《撩开神秘的面纱》。我的作品可以在中国发表和出版,是因为那时,我的文字只局限在表层的西藏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之间。

作为一个汉人,或者说中国人,能够深层地看到西藏曾经的繁荣和今天的破碎是不容易的,这是一个战胜惯性的过程,至少需要完成两个阶段,第一,走出中共的洗脑,第二,走出几千年中国皇权文化的束缚。

当然,我也不是一点都没有看到西藏的苦难。比如,我直观地发现,那些越来越多的中国式建筑,轻佻而喧闹,完全是对西藏人文风景的破坏。而西藏的老房子,都在摇摇欲坠,甚至当时还有一个“以房养房”的政策,鼓励拆毁那些老房子。我于是开始调查,发现仅在帕廓街一带,这种对研究西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价值的老房子,就有500多座,而当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在拉萨工作时,只剩下了93座,当然,现在肯定都已消失殆尽了。有的藏人悄悄地告诉我,中国当局是想彻底毁掉西藏文化赖以存在的大背景。

“香港回归”时,我亲眼看到,一位西藏人在祖拉康前喊口号时,立刻上来两个便衣,不由分说地把他拖到了帕廓派出所,后来我问一位僧人朋友,那个人喊的是什么,“西藏独立!”他说。

我还看到,在萨嘎达瓦节期间,林廓路两边,尽是警察,简直黑压压一片。为什么中国当局如此看守藏人呢?他们不是给了藏人幸福的新生活吗?不是拯救了西藏,由落后变为先进了吗?

这些疑问,后来,都写进了我的小说。我和以往的中国作家不同的是,我对自己无力解释的东西,给予了应有的尊重。所以,肖复兴先生,他是中国比较著名的作家,在一次发言中,特别谈到了我的作品,说:“原来在东北、现在在《西藏文学》的朱瑞,没有现代作家的浮躁,在很多西藏作家都往内地跑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西藏,他的所有的作品,都反应了西藏民族和汉民族的文化冲突。”肖复兴说这些的时候,还误以为我是个男性作者呢。

在《西藏文学》工作期间,我的同事中,有的就是过去的西藏贵族,也就是中共宣传的野蛮而狠毒的农奴主(领主)。但是,走近他们时,我才发现,佛教的利他精神,早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我是眼看着那些“农奴们”,在被“翻身解放”了几十年后,如何看望“农奴主”的,如何像一家人似的在一起唱歌跳舞的。听说,西藏的那些贵族家门前,从前都要为路人放着水罐,甚至糌粑罐的,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贵族都是善良的,但,这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那时,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拉鲁庄园,这是八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的家族居住过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一片水草丰裕的沼泽,湖泊相连,被称为拉萨的肺,有调节空气的作用,使拉萨冬暖夏凉。但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每次经过时,脸上都会落上一层尘沙。因为,自从中共占领西藏后,军队放走了那里的地下水, 使水草不再生长,沙化日益严重。

我还看到了著名的修行地德中温泉,被热地之子廉价承包了四十年。虽说旅馆的住宿条件没啥改变,但是,宿费成倍上涨,这些人还随意地射杀那里的保护动物。著名西藏作家唯色女士在她的《记一次杀生之行》中,就描绘了那些人射杀黄鸭的场面。

我还常在拉萨的大街上,看到那些中国四川来的妓女们,硬是拽住过路的僧人不放,看到了被野蛮拆毁的千年修行地扎耶巴,看到了仅剩下残垣断壁的甘丹寺,看到的藏人家里偷偷地供奉着的达赖喇嘛尊者的照片和那不灭的酥油灯……

渐渐地,我看到了中国解放西藏的本质,就是让一个民族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政治和经济压迫之中,看到了一个被中国霸占的和平而美丽如画的佛国,正在消失的可怕现实。于是,我开始写作长篇历史小说《拉萨好时光》,为了让人们看到被中国占领以前的真实的西藏,这是少有人描绘的,因为,早已被深深地埋在中国的谎言和炮火之下。同时,我也开始深入采访,写下了《西藏问题之一》,并交给了唯色,发表在王力雄先生的《递进民主》网站。然而,正在我调查写作《西藏问题之二》的时候,我的家人办理了移民加拿大的手续,我也不得不跟着启程。

2008年西藏全民起义爆发,唯色在她的博客上发表了我的《西藏问题之一》,改标题为《藏人为什么抗议——也谈西藏问题》,并被多家网络转载。接下来,我开始写作在西藏没有写完的我的长篇历史小说《拉萨好时光》。同时,走访了位于印度的流亡藏人聚居地,并发表了一些有关西藏问题的政论文。 



How I Came to Know Tibet



Today we have gathered to discuss the leadership transition i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Tibetans and others. But my topic is about my conceptulization of Tibet. First of all, let me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my ideas regarding this issue.



In a nutshell, I think the situation in Tibet will become worse after Xi Jinping comes to power.

First, from his personal history, Xi Jinping has always been a bureaucrat to defend the interests of the authoritarians. Mr. Shao Jiang, a Chinese intellectual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who came to visit not long ago, rightly pointed out that Xi participated in and executed all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committed during the era of Jiang Zemin and Hu Jintao. He directly persecuted members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dissidents in Zhejiang, destroyed the civil and private economy therein and, in Fujian, also was involved in corruption scandals.

Second, within the Communist Party they have developed a framework for the Tibetan issue, from which innumerous interest groups are continuously gaining enormous benefits. As a result, generally speaking, anyone from this group coming to power will not change this framework.

Third, the princelings in power, including Xi Jinping, have entirely accepted the Chinese Communist style of bigwig education, so they advocate personal interests and violence, and they are obsessed with power and social hierarchy. They are very greedy as well, so they do not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hange. The only change comes from the efforts of Tibetans, as well as the introspection of grassroots Chinese.

Now, I’ll talk about another issue, which is my main topic today – how I have approached the issue of Tibet? In other words, how I came to know Tibet?

As a child, I was told by my teacher that Tibet is a very dark and backward place, where people lived in a savage serfdom society. At that time, our textbooks said undeniably tha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rxist-Leninist social morphology human society can be divided, from low to high, into five singlet development stages that comprise, 1) primitive society, 2) slavery society, 3) feudal society, 4) capitalism society, and 5) a socialist society (communist society). According to this logic, Tibet is currently in the stage between the slave and feudal society stages, still much more backward than the stage China is. Mao Zedong said: those who are backward should be "bullied", so when the teacher said we had made the liberation of Tibet where those who were former serfs now live a happy new life, smiles appeared on the faces of all the students and all of us felt that we too had done our own bit to facilitate the liberation.

One day, the teacher led us to participate in a meeting to recall the past sufferings and think about the present happiness, a kind of public activity very common in the seventies in China when older people were invited to talk about the "suffering" of the old society and the "happiness" of the new. The Communist rule is a dividing line, before which is the old society and after which is the new. A lecturer who came to speak to us on that day emphasized that even more clearly. She was a serf from Tibet by the name Basang, a woman. The banners at the meeting hall read: "Basang talks about her family history," and so on. Basang recalled the vicious and barbaric serf owners (lords) who had stripped human skin from their serfs and took their bones. The story brought waves of crying across the meeting hall.

However, in the 1980's, a number of books on Tibet appeared in China’s bookstores, all of which, of course, were written by Han Chinese writers. They wrote down the unique natural scenery and cultural landscape and invariably lamented that Tibet is mysterious, because Tibet is beyond the limits of their thinking, and stands beyond their experience, and it cannot be explained with the ethics and philosophy of the Han. These authors, however,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that is to explain the things and people with which and for whom they do not really understand. Their explanation, as casual, comes with the arrogance of the Han Chinese. Writers of this period include Ma Lihua, Liao Dongfan etc.  

So, I started looking for books on Tibet written by foreigners, such as Travels in Tartary, Thibet and China by Régis-Evariste Huc, A Paris lady’s Adventure to Lhasa by Alexandra David-Néel, Scientific results of a journey in Central-Asia by Sven Hedin and Seven Years in Tibet by Heinrich Harrier. From those books, I saw the re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betans – kind and respectful for life. They would not bear to kill even a small insect. In Buddhism there is a doctrine that man should behave “like a passionate mother" to all other beings; and this doctrine has become the norm of the Tibetans’ day-to-day behavior.

Therefore, through reading, Tibet gradually became my life's magnetic field -- no matter what I am doing I’d think about Tibet. For example, even if I went to the street to buy a pair of shoes or a piece of clothing, I’d wonder “Will this be useful in Tibet?”

In 1997, I embarked on a trip to Tibet. At that time, I never thought this would be a road of no return.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I never returned to my hometown ever since; it simply means that I left my heart to the land of Tibet.  First, Tibet attracts me with its natural scenery -- high mountains, level stretches of green grass, avalanche-like grey clouds, turbulent rivers, countless hot springs and cold springs... I finally understood why James Hilton (James Hilton), novelist of the United Kingdom, considered Tibet as an ideal for his novel "Lost Horizon".

Although at that time I had been to most parts of China, plus several neighboring countries -- specifically, from the border town of Heihe in Heilongjiang to Vladivostok in Russia, from Dalian, Beijing, Shanghai, Putuo Mountain, Xi'an, Kunming, Dali, Xishuangbanna, Ruili to Myanmar, but none can be compared with Tibet. Tibet's natural scenery is extremely unique.

The cultural landscape is more unique: architecture, language, religion, clothing, music, even necklaces, rings and bracelets on the Barkhor street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hina. It is a secular and independent beauty.  I bought one after another. Meanwhile, I began to write about Tibet. In fact, I had published some fiction and prose, and also published collections of poetry before I went to Tibet, but I always felt that I had been too excessively stuck to writing skills, so the writings themselves were in lack of fullness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 I knew that clearly, but I could not find a way for improvement.

When I write about Tibet, my heart is completely open, no longer pursuing the form. My pen went in the wake of my thought.  Very soon, some of China's major magazines, such as "People's Literature", "October", "Chinese Writers" began to publish my work. Later, Tianjin Baihua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also published a collection of my essays, entitled "Put aside the Veil of Mystery". My work could be published in China at that time, just because then my writing was confined between the surface of natural scenery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ibet.

As a Han Chinese, it is not easy to see Tibet's former prosperity and today’s disintegration. One must g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inertia, and there are two steps you need to complete – first, overcoming CCP's brainwashing, and second, doing away with of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imperial cultural binds.

Of course, I was not at all ignorant to the suffering of the Tibetans. For example, I intuitively found that Chinese-style architectural that sprung up day by day were frivolous and glaring, a sheer destruction of Tibet's cultural landscape, while the Tibetan style old houses were crumbling. At that time there was even a policy to encourage the demolition of the old houses. I began to investigate, and found only in the Barkhor Street area there had been more than 500 old buildings which had immeasurable value for studying Tibetan culture, but at the late 1990’s when I worked in Lhasa, there were only 93 buildings left. Of course, now none of them may have the luck to not be demolished.  Some Tibetans secretly told me that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want to completely destroy the foundation on which Tibetan culture is built.

When "Hong Kong returned to China”,  I saw with my own eyes a Tibetan was shouting slogans before the Jokhang Temple when two plainclothes police dragged him away without any explanation to the Barkhor police station. Later, I asked a monk friend what that person was shouting about.  "Independence for Tibet!" he said.

I have also seen, during the Sagadawa Festival, crowds of policemen standing along the Lin Kuo Road. I could not help asking “why Chinese authorities so closely watch over the Tibetans? Didn’t they give the Tibetans a happy new life? Didn’t they save Tibet and bring it from backwardness into an advanced society?”

I wrote all these questions into my novel.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other Chinese writers of the past and myself is that I give due respect to those that I cannot explain. Mr. Xiao Fuxing, a relatively well-known Chinese writer, once talked about me and my work in particular. He said: "Zhu Rui, who previously lived in the Northeast, now working for Tibet Literatu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any modern writers. He does not have the impetuousness as the others do. While even the Tibetan writers are running to the Mainland, he has chosen to go to Tibet.  All of his works are the reflection of the cultural conflicts between Tibetans and Han Chinese.” When he said this, he did not know that I am a woman.   

When I worked for the “Tibetan Literary”, I found some of my colleagues were the decedents of the Tibetan nobilities who,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st propaganda were brutal and vicious serf owners (lords). However, when I approached them, I found the altruistic spirit of Buddhism which had been a part of their life.  I saw with my own eyes how those "serfs", after being “emancipated" for decades, went to visit those “serf owners”, how they sang and danced together as if they were of one family. I was told that Tibetan aristocratic families usually put in front of the doors jars of water for the passers-by, some even put cans of tsampa. Of course, I'm not saying all the aristocrats were kind, but kindness is a universal existence.

At that time, on my daily commute between home and office, I would pass by the Lalu manor, the residence of the 8th and 12th Dalai Lama's families. There was once a cluster of marshes, with abundant water and lush plants. This is called the lungs of Lhasa, playing the role of regulating air and temperature, so Lhasa is cool in the summer and warm in the winter. However, in the late nine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every time I passed by, my face would be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dust or sand. Since Communist China's occupation of Tibet, the army let go the underground water, so plants could no longer grow, and desertification worsens day by day.

I also saw the famous hermitage of Dezong Hot Springs, which was rented by the son of Raidi on a very cheap contract for forty years. Although the hotel accommodation has little changed, the price of lodging has doubled, and the customers are free to shoot protected animals. The famous Tibetan writer Woeser depicts her trip in a short essay “A Travel to Kill”, in which she tells how those people shot and killed the wild ducks.

I also saw the prostitutes from Sichuan, who just grabbed the passing-by monks and would not let them go, the barbaric demolition of the thousand-year old ashram Drakyerpa Monastery, the ruins of Ganden Monastery, and the Tibetans who secretly enshrine at home the photographs of the Dalai Lama and the unquenchable butter lamps ...

Gradually, I saw the essence of China's liberation of Tibet – it is to throw a nation into an inextricabl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ppression. I also saw the horrifying reality that a peaceful and picturesque Buddhist country occupied by China is disappearing into history. So, I started writing a historic novel “The Good Old Days of Lhasa”, in hope that people could see the real Tibet before China’s occupation, which is rarely depicted by other writers, because it had long been buried deep in China’s lies and gunfire.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started in-depth interviews, on the basis of which, I wrote the first piece of a series of articles on Tibet issues and sent it to Woeser, and published in the online magazine “Progressive Democracy" edited by Mr. Wang Lixiong. However, while I was working on the second piece of the series, my family completed the application for immigration to Canada, so I had to follow them to go abroad.

The year 2008 saw the outbreak of the popular uprising in Tibet, Woeser reposted my article on the Tibet issue on her blog and changed the title into “Why Tibetans Protest – my point of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ibet". The article was reposted by a number of magazines. Following this,   I started writing the historical novel “The Good Old Days of Lhasa” which I did not finish when I was in Tibet. At the same time, I visited the settlements of Tibetans in-exile in India, and published a number of political essays on Tibet.


(此文为今天在达兰萨拉召开的国际西藏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2年12月27日星期四

唯色:去自焚藏地采访的外媒




这是法国《世界报》2011年10月28日第三版关于自焚藏人的报道。当时《世界报》记者赴康(今四川省甘孜州)采访,并去了8月15日自焚牺牲的藏人次旺诺布(充翁洛卜,Tsewang Norbu )所在的道孚县。
这是法国《解放报》2012年12月12日关于藏人自焚的特别报道,图1为今年10月23日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自焚牺牲的58岁牧民多杰仁钦(Dorjee Rinchen)在自焚时的照片,图2为今年11月15日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自焚牺牲的23岁女青年当增卓玛(Tangzin Dolma)生前去拉萨朝圣时的照片。

去自焚藏地采访的外媒 

文/唯色

一个寒冷的下午,北京的空气一如既往的糟糕。我们坐在某个咖啡馆的一角,话题始终围绕着冰天雪地的雪域高原。我们的眼前是燃烧的火焰,我们的耳畔是火焰中传来的藏语呐喊,我们的心,交织着敬意、同情与哀伤,而我更多一层血肉相关的痛。因为那一个个以身浴火的人,是我的同胞。

与我交谈的是法国《世界报》的记者和他的朋友。他们是前一天晚上回到北京的。在那之前,整整四天,他们去了安多拉卜让和碌曲,在中国行政区划上,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和碌曲县。他们急切地告诉我,探访了三位自焚藏人的家乡,而这三位自焚藏人都是在今年11月自焚的。
今年10月21日,甘南州公安局发布的藏汉文通告。
《世界报》的记者展开地图,指点着被打上记号的阿木去乎乡、桑科乡和阿拉乡,讲述着在这些布满警车和干部的偏僻乡村昼伏夜行的经历,他们尽管是不请自来的陌生人,却得到一个个牧民冒险相助,悄悄地被带到自焚藏人的家里,费力地诉说愈发艰难的处境。

是的,这么做非常危险。两个月前,甘南州公安局发布藏汉文两种文字的通告,要求举报自焚事件的“幕后黑手”、举报自焚线索,许诺会重金奖赏。此通告贴满甘南州一市七县的城镇和乡村。当局甚至每天发一个同样的手机短信,声明举报奖赏5万-20万元。许多村庄的路口以及寺院都被安装了摄像头,从各个单位抽调的干部轮番值班,昼夜坐在发动机始终运转的车里,监视有无藏人自焚。讽刺的是,通告贴出之前,甘南州七个月内6位藏人自焚;通告贴出之后,短短一个多月内,甘南州连续14位藏人自焚。

自焚藏人贡布次仁
(Gonpo Tsering)
被秘密逮捕的藏人愈来愈多。11月26日在丁古寺大殿前自焚牺牲的碌曲县阿拉乡牧民贡布次仁,祖父和父亲在他自焚十天后被安全局抓走,至今仍无音讯。甚至,一位藏人自焚时,一旁目睹的女子也被安全局抓走。但即便是如此的“红色恐怖”,还是有许多藏人探访自焚同胞的家人,捐款捐物,表达崇敬。夏河县桑科乡自焚的两位藏人中,有一位家境非常贫穷,只有四头牦牛、十几头羊,给他家捐的钱达到十几万元,但他的母亲把钱都捐给了寺院和学校,而他的两个幼小孩子,他的母亲说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大。

这都是《世界报》的记者秘密走访自焚藏地,了解到的第一手有关藏人自焚的情况,无疑非常重要。事实上,历尽艰难去自焚藏地采访的外媒,还有法国《解放报》与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美联社、美国时代周刊、澳洲ABC电视台等。我见过法国《解放报》与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的记者,他们两度去安多热贡,都各有翔实报道和珍贵照片。第一次是今年4月去了自焚藏人索南达杰的家乡。第二次是今年11月底去了自焚藏人当增卓玛的家乡,原本还想去另一位自焚藏人的家乡,却被村口的拿枪便衣驱逐。
这是法国《世界报》今年12月25日对藏人自焚的翔实报道。14张关于自焚藏地——安多拉卜让与碌曲,关于自焚藏人的亲人及当地寺院的纪实照片催人泪下!
一次比一次困难。在中国政府严密封锁全藏区的事实面前,这些外媒为去铁网下的藏地了解藏人自焚的情况,已经是竭尽全力。

然而,有美国身份的汉人作家丁一夫,最近在解释他为什么“在藏人自焚问题上……保持沉默”的文章中说:“沉默首先来自于媒体。至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家媒体到达任何一起自焚的现场,没有一个记者采访过任何一个自焚者的家庭和朋友,没有发出过一篇有关自焚者的详细报道。”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想问一问,为什么全世界媒体都集体失去行动力了?”
这样的指责是不属实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2012/12/20

(本文为RFA藏语专题节目,转载请注明。)


转自唯色博客: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2/12/blog-post_2692.html

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唐丹鸿:西藏问题的关键词及有心的用语

一、西藏问题的关键点

1960年,联合国咨询机构“国际法律人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Jurists)在《西藏(Tibet)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报告中,对西藏国际地位做过如下裁定:“西藏在1951年《和平解放协议》(即《十七条》)签订时,不论如何,是个实质上独立的国家;1959年西藏噶厦政府废除了这份条约,也证明完全于法有据……西藏从1913到1950年所展现的国家状态,一般为国际法所接受。”【1】

Tibet question,汉译“西藏问题”,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由最初的主权问题,发展到涉及藏人人权、宗教信仰自由、民族压迫、资源掠夺、环境破坏等各种问题,并成为了一个国际化议题。尽管已经演变得复杂多元,但归根结底,西藏问题就是西藏(图伯特,西藏多卫康三区)与中国之间的问题。回溯源头,都是主权问题带来的。这是西藏问题的关键点,这一关键点有两个基本观点:藏人的、汉人的。

其一,西藏历史上是个独立国家,1949年被中国武装侵略,随后置于了中国的殖民统治下。中国的殖民统治给藏人带来了屠杀、民族压迫和文化灭绝。因此,争取西藏复国的自由西藏运动,是完全合理的。持这一观点的是西藏人(博巴),也是国际藏学界、和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这里的国际社会主流观点并非指各国官方表态,而是基于国际法律人的解释和国际藏学界的研究所形成的民间共识。

其二,应该说是中国人中绝大部分汉人的基本观点,即“藏族人闹独立 、搞分裂”造成了西藏问题。这种观点,首先是完全不认为西藏曾经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其二,这个“少数民族”——“藏族”,企图从统一的中国分裂“独立”出去,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这两个互为冲突的基本观点导致我们必须想一想:中国侵略占领了西藏吗?这是西藏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其实,根据国际法民族自决原则:全世界任何民族无论大小,都有权自己决定自己归属某个政府体制、执政政党组织、政治环境以及民族命运,无需受其他国家或者政权影响。就是说,即使“自古以来”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央政府”一直管辖着西藏“地方政府”,藏民族也有权通过民族自决,决定西藏是否独立。单根据这一原则,讨论西藏是否被中国侵略和占领,似乎并不十分重要。

然而,面对世界上数量最巨大的坚信“主权高于人权”、“领土必须完整”的族群,判断这一点则很重要。就是说,如果我们对这个坚信“主权高于人权”、“领土必须完整”的族群的良知还有信心的话,这个判断将是一个提醒,提醒他们将心比心:如果西藏在“解放”以前,是一个独立国家,那么对西藏人(博巴)来说,西藏(图伯特)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侵略占领了西藏吗?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果问藏人,答案是肯定的:“当公历1949年中国军队侵入西藏时,不管是从国际法的角度,还是根据实际现状,当时的西藏确定无疑地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2】

这个问题如果问汉人呢?

二、关键词“是中国的” 

互联网搜索“西藏问题”、“西藏问题的起源、本质”,中国政府的典型用语主要有:“‘西藏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国家统一是最高的原则”;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未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国主权”、“中国领土”、“中国内政”等,目的都是强调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这般对用语的精心考量和刻意强调,恰恰反映了中国在对西藏的所有权上有问题。因为中国从来没有花费那么大的财力人力,来反复强调河北或者陕西是中国的一部分。近日,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研究员朱晓明发表在《红旗文稿》上的“关于‘西藏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文,泄漏了对西藏所有权的中国官方表述的心虚,和对“存在着重大理论缺陷”的担忧:“‘西藏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的论证有待完善。”【3】

中国政府在同达赖喇嘛私人代表团的数次谈判中,要求达赖喇嘛承认“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士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中国当局深谙“说法”的重要性。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已经申明放弃独立,转而寻求高度自治的西藏流亡政府的让步。因为“如果承认此种说法,就违背历史事实,也违背尊者高尚的人格。”【4】

联合国大会于1959年、1960年、1961年、1965年等讨论西藏问题时,有许多国家谴责中国非法侵占一完全独立的国家。到今天,许多国家政府屈从于中国的订单外交,渐渐“承认”了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动作本身显示了“承认”之词对中国来说多么重要,因为中国从来不需要别人承认山东河南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国际政治交易中,我们只要看看谁能从承认之词获益,就不难辨别中国人需要这些承认之词,因为它也能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增添“支持”;对那些从不承认到承认的国家而言,并非代表他们过去的判断有误,只能说明承认后就有订单,出卖别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谁是受损的、被出卖的一方不言而喻。

关键词是“西藏是中国的”。“中国西藏……”绝非中性指代一个地理位置,而是一个饱含权属的政治用语。这一用语,仅仅是中国共产党政府所看重的吗?

三、想当然的疆域


众所周知,尽管中国大众对共产党的宣传有各种不信任,但关于“西藏是中国领土”的宣称,却被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绝大部分是汉人)一致认同。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共产党高度一致,视“西藏独立”为弥天大罪,不可接受。而且,视西藏为中国领土的不仅限于中共党员或中国境内大众,也是全世界的多数华人包括台湾中华民国人的看法。 

既然从清末政府起,就宣称西藏属于中国,中华民国也如此宣称,那么到中共政府这一朝,虽然共产党政府撒谎成性,但在“西藏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上,要说仅仅是共产党信口雌黄,给“不知情”的大众洗了脑,怎么说得通呢?共产党并非第一个宣称西藏属于中国的中国政权,而是在入侵占领西藏后,为这一宣称的合理化制作了一整套理论的第一个。尽管按照共产党自己的研究员朱晓明所言“还存在着重大理论缺陷”、“论证有待完善”。而且,照目前的情势看,也有理由相信,共产党将并非最后一个宣称“西藏属于中国”的政治力量。就是说,即使共产党垮台了,还是有汉人和汉人的政治力量继续这一宣称。

那么是否可以说,在这些汉人(我必须强调一下“这些”而非全部,让他们自己对号入座比较好。当他们被我的杆子打着的时候,总会代表全体汉人说这杆子打了全部),在这些年跨数代、散布世界各地的汉人大脑的疆域中,一种想当然的主权早已在想象中拥有。他们的历史依据来源于汉人的史书中,一些自说自话的描述。这些夸大其词一厢情愿的描述其实离“主权”还差得很远,也缺乏来自双边的相应文献佐证,但并不妨碍他们相信西藏属于中国。“蛮子”、“土番”、“生番”这些词语,比共产党古老得多。当说到这些词时,指的是一种生活在“边疆”的、智力低下、几近动物的类人类,就像那些大自然里的飞禽走兽,即使生于斯长于斯,但哪里配得上对那片土地拥有主权?

因此,尽管清政府为宣示统治在藏东边境杀藏人如麻,随后很快又被藏人全面驱逐出来;尽管第13世达赖喇嘛反复详述,从元朝以来主导藏中关系的“榷雍”(喇嘛-施主)是一种平等关系而非上下关系;尽管西藏发出官方申明“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小型、虔诚又独立的国家”;但在中华民国看来,西藏就是“五族共和”之一族;尽管中华民国没有任何特定史料或文件能够证明对西藏主权的天马行空的描述,但“没有行使权力”被他们认为是统治者让藏人自治;尽管从清末、到民国、到中共“解放”,各时期都遭遇了藏人奋力抵抗,但这不是令人生疑的争端,而不过是藏蛮子不服统领管辖罢了。

这些认同“西藏是中国领土”的汉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藏人史书中是怎样记载的、藏人对汉藏双边关系是怎样理解的,并不感兴趣。为什么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西藏是中国领土”这一宣称对谁有利?明显的受益者不正是汉人们吗?清朝血腥地开启了进军西藏的行动,民国军阀血腥地继续了这一行动并导致藏人被迫签署《康藏岗托停战协定》,割切了藏东部分土地;由于能力有限,清末和民国时期,汉人们尚未得以享用西藏。自从共产党中国在军事和政治上全面控制西藏以后,从地下的矿藏到地上的森林、河流资源、地理风貌、人文风景、就业空间、居住空间,哪一样不正在被不同地位、不同身份、形形色色的汉人各取所需?还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是西藏乃“国防要地”,如果独立了,汉人们的假想敌就会“直驱腹地”——这腹地就是广大的汉地呀,还是为了汉人!惟有藏人,成了“西藏是中国领土”的受害者。

正因为想当然的疆域,正因为“西藏是中国领土”对汉人大众有利,汉人们才会认同共产党中国天然地从元朝、清朝和国民党名下“继承”了西藏;才会在反“藏独”、反“分裂”这一点上与共产党高度一致。因为如果西藏独立,则意味着失去汉人的利益——当然他们会说是“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至于那片土地上的原主人,或者说那些汉人世界之外的“少数民族”、脏兮兮的“蛮子”们的自由和权益,对汉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领土”,这“领土”其实是汉人的领土,只不过上面碰巧生活了一群野人。这差不多算是汉人的集体无意识了。

这种集体无意识,加上共产党五十多年来合理化的包装,加上“西部大开发”的殖民政策对汉人有利可图,大量汉人就参与“开发”西藏了。他们即便不知西藏“解放”前的主权归属,但他们明知那是藏人祖辈生活的地方,有藏人自己的风俗和信仰,但基于“在自己的国家自由迁徙”的权利,他们认为向西藏移民理所当然,“开发”西藏理所当然,汉人们有国家授权,无需藏人接受或认可。移民西藏的心理负担,主要是因为天远地远,自然环境恶劣,身体难以适应,而与原住民权益无关。基于他们更文明更优越的心理,加之共产党的妖魔化宣传,他们便不顾入乡随俗的伦理,公然诋毁人家的宗教信仰,蔑视人家的风俗和禁忌。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是共产党的受害者,作为单一的个体,也是勤劳温良乃至卑微和令人同情的弱者。

2008年3月西藏事件后,全世界都有幸欣赏了海外华人以压倒性的阵势挥舞五星红旗,辱骂攻击自由西藏人士和西藏同情者的骇人场面。这些汉人大众并非每一个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厌恶共产党。但他们热爱“统一”,一句“自由西藏”、“西藏独立”瞬间可将他们变成暴民。这些对西藏真相“不知情”的大众,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身份、利益等因素,选择性地决定对领土概念的理解。中国官方表述“中国西藏”对他们起作用,为他们“给力”,也通过他们传播和继承。这样的汉人大众境内外数量之巨之强势,远远超过藏人总人口数倍,足以形成一个族群压迫另一族群的整体格局了。

四、帝国心态的改良版

2008年以来,流亡西藏方面开始积极地与汉人对话交流。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对关注西藏问题的人们来说,获取西藏问题资讯已不再困难,特别是境外人士。因此,我比较关注境外持不同政见的汉人人群怎样看待西藏问题?众所周知,藏汉交流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变化,但我这篇“政治不正确”的文字就不锦上添花了。要是您还有兴趣读下去,就请做好添堵的准备。

在众多参与汉藏对话、对西藏困境深表同情的境外人士中,李江琳是最深入专门研究西藏问题的人士。2010年和新近分别出版了《1959拉萨——达赖喇嘛出走始末》、《当铁鸟在天空飞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秘密战争》。两本书的内容,主要涉及达赖喇嘛出走始末,以及中国官方称为“平叛”、藏人称为“世时翻转”(从人间到地狱)的那段历史。两本书的时间跨度为1952年到1962年,主要集中在1956年到1962年,即中共称为“民主改革”和“平叛”的时段。而西藏(图伯特)被武装入侵到被武力全面横扫一遍的时段,即从“解放”到“平叛”结束的时段,是从1949年到1962年。

必须强调的是,正是在1950年10月,中国军队攻陷昌都;西藏噶厦政府呈交联合国秘书长报告呼救,西藏问题正式进入国际视野。1951年4月,在武力威胁和国际社会茫然、漠视的情况下,达赖喇嘛派代表团前往北京与中国政府和谈,但并未授予他们“全权代表的”资格。由于中方提出的协议草案并不为西藏代表所接受,中方限制了西藏代表们的行动自由,威胁其生命安全,逼西藏代表在签字与“立即进兵拉萨”之间做出选择。1951年5月23日,在没能够向西藏噶厦政府汇报的情况下,西藏代表们与中国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该协议上盖的西藏代表印章是由北京的中国官员伪造并加盖的。【5】

《十七条》题目就很有心:“中央人民政府”、“西藏地方政府”。开篇第一句“西藏民族是中国境内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与其他许多民族一样……”意在明确强调,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藏人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而藏人则指出:“中共强迫西藏政府签订了与同样被中共 ‘解放’了的、其他省或民族自治区之间所没有签订过的《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是西藏历史上的一大悲剧。自此,整个西藏变成了中国可以随心所欲的殖民地。”【6】

就是说,1950-1951年,正是西藏当代史上、也是中藏关系史上发生重大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藏人把昌都战役和《十七条》看作当代西藏问题的起源,其本质是中国的侵略。昌都战役与《十七条》,也关系到汉语读者判断“解放西藏”与“解放中国”是否一样?即:中国是否侵略占领了西藏?

有意思的是,作为历史研究者,李女士的书却恰恰避开了1950年到1951年这个历史的关键点,也是西藏问题的关键点。李女士两本书所谈及的“民改”和“平叛”,恰恰是紧随这个关键点之后发生的事。实际上,昌都战役和《十七条》的性质,也对汉语读者理解被中共称为“叛乱”的藏人大起义和达赖喇嘛的流亡不可或缺。即:西藏(图伯特)主权的丧失是一个瞬间的过程,还是一个分阶段持续了九年的过程?然而1950年到1951年这段至关重要的背景在李江琳的书中却消失了。

当然,历史研究可以细化到某一局部乃至某单一事件。李女士把书写范围限定在1951年之后,导致藏人起义和达赖喇嘛流亡的直接原因“民主改革”也尚无不可。然而,如果要谈西藏问题(Tibet question)的起源或关键点,任何一个严肃的藏人历史研究者,或者国际藏学界一个中立的西藏问题研究者,都绝不会避谈1950年的昌都战役和1951年的《十七条》。可是李江琳论断西藏问题的起源和关键点,却是让昌都战役和《十七条》这一至关重要的历史背景缺失,作出了如下论断:“藏区的‘民主改革’是西藏问题的源头……1955-1956年的时间点,是了解和理解西藏问题的关键点……就是西藏问题的真正源头。”【7】

李女士是以学者身份,高调地与中共官员辩论西藏问题的。中共官员的观点无非是宣传机器的常规说词,把西藏问题归结为帝国主义阴谋,美国CIA背后运作等。李女士在这篇原标题为《洗不干净的血手——发生在藏区的国家罪行》的辩论文章中,用了大量篇幅和史料驳斥中共官方“美国造”之说,更用她掌握的丰富信息和数据,以充满同情的笔调描述了“民主改革”和“平叛”给西藏三区带去的灾难,以及达赖喇嘛和流亡藏人的民主成就。通过斥责共产党的谎言和暴行,来阐明她的研究结论:“1955-1956年的时间点,是了解和理解西藏问题的关键点”,并指那位中共官员“在年份上打马虎眼的正是这个时间点,而欲图掩盖的,就是西藏问题的真正源头”。李女士所指的西藏问题的真正源头是“民主改革”,而且李女士也在媒体采访等不同场合多次给出她的这一研究结论:“现在的‘西藏问题’,不是1951年产生的,而是从1956年开始,在西藏周边的藏区进行暴力土改以后产生的。”【8】

从李女士的书、文章等都不难看出她的正义感、同情心和专业素养。但正是如此专业地抛出“民改是西藏问题的源头”令我困惑。我曾经在推特上专门就此请教过李女士:昌都战役和《十七条》在西藏问题中处于什么位置?李女士没有回答。我自认为是对西藏那段历史具有常识的人,而李女士的“民改源头论”挑战我的常识,所给出的资料和数据并不能直接支持她的论断,只能证明共产党的残暴,以及在西藏使用了一套与在中国各地类似的统治之术,却无法排除西藏问题与侵略有关。只有把1950-1951年这个时间点去掉,资料和数据才会发挥作用。掐头去尾地把一个论断拽顺是一个不诚实的专业动作。那李女士为什么要在1950-1951年这个时间点上打马虎眼呢?

我又一次卑鄙地想:这个结论对谁有利?也许,只有把昌都战役和《十七条》从链条中切割出去,才能把西藏问题变成“内政问题”。也就是说,西藏问题虽然无疑是中共制造,但不在于中共入侵,与领土和主权无关,而在于中共残暴愚蠢的治夷之术。如果按《十七条》办,让藏人高度自治,而不是“红色大一统”搞民改,官逼民反把事情搞砸了,与中共委曲求全的达赖喇嘛就不会出走,深知实力悬殊又尊奉达赖喇嘛的藏人们就不会反抗占领,从而生米熟饭地接受“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了。“中国西藏”也就名正言顺了。

表面看来甚至不少藏人也同意,如果中共规规矩矩遵循《十七条》让西藏高度自治,就不会有后来的诸种麻烦了。流亡政府有这个态度,中间道路也与这个思路有关。但流亡政府和达赖喇嘛决不会绕开1950-1951年西藏命运逆转的年月:藏人在中国武力威胁和国际社会的漠视中,无助地、被迫地签订了以“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为宗旨的《十七条》。同时,在《十七条》给予的幻想和麻醉中,仍然有很多藏人,并不接受“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西藏流亡后,达赖喇嘛在1959年6月20日,第一次获得自由发表讲话的机会时,即官方宣布不承认《十七条协议》。声明《十七条协议》是西藏政府和西藏人民在武力逼迫下签订的。【9】

令人悲哀的是,即使怀有正义感、同情心、崇尚自由、追求民主的汉人们,特别是身在海外,有条件获得西藏问题全面资讯的人士,仍然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特征,对藏人当初签下城下之盟的无助与被迫视而不见。他们虽然反共,同情藏人遭受的苦难,谴责中共的西藏政策,但大多数都默契地保守了一个底线:有的提出用共和制、联邦制解决西藏问题;多数人对达兰萨拉官方政策“中间道路”特别欢迎;有人好意提醒藏人不要搞“独立”,因为“不能得到大多数汉人的同意”,似乎藏人有摆脱共产党的自由,却没有摆脱汉人的自由。数届汉人异见人士组织的汉藏交流会议中,汉人占绝大多数,“高度自治”是强势话语,无一讨论西藏1950年之前的国际地位,更绝对没有关于“独立”的议题。但把西藏问题的“真正源头”推到民改的,李江琳是第一人,目前看也是唯一的人。

在《1959拉萨!》中李女士写到:“中国历朝历代都处在某种程度的‘大一统’之中……清朝统治广袤疆土的方式是一种‘二元体制’,一是高度中央集权的汉地汉人体系,另一是处于边疆的满蒙藏体系。后一体系不归前面汉人体系的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清政府也不干涉这些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1949年之前,中国的社会形态是相当多元的,并且在民族地区保留了高度的自治……1949年之后,中共建政的是……集权专制的‘红色大一统’。”【10】

这其实不是李女士的个人观点,也是很多汉人异见人士,以汉人的标准所判定:西藏过去的地位是一种“高度自治”的地位。在以前的中央政府治下没有问题,在共产党的“红色大一统”统治下出了问题,也即治夷之术的问题。与共产党的区别似乎在于,共产党不会让藏人高度自治,而民主的中国会让藏人恢复高度自治。

清政府是西藏(图伯特)的“中央政府”吗? 1949年之前,西藏(图伯特)是“民族地区”吗?如果问一问藏人,则有截然不同的答案。藏人学者旺秋德丹•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引用五十七种西藏原始材料和政府档案,对西藏政治宗教历史的演化、对外关系、特别是清朝以来的藏中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为人们认识西藏1950年以前的政治地位提供了证据,这些证据为国际藏学界和国际法学家所认可,即1950年以前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西藏政治史》被中国政府的御用学者们挑挑拣拣地反驳,在境内却看不到这本被反驳的书。藏人若私藏该书被发现,书遭没收,人有牢狱之灾。许多从藏人角度书写西藏历史、指控侵略和占领的作家进了监狱,比如《骚动的喜马拉雅山》作者卓玛嘉,至今仍在狱中。

五、谁的西藏与丛林法则

正因为藏人的角度是存在的,而且与汉人的角度很不一样,藏人作家唯色撰文《共藏问题有问题》【11】,对李江琳女士的用语和观点提出了异议。我想提醒的是,这些用语和观点,并不是李女士个人的,对很多汉人来说,这些用语和观点可能根本没有问题,完全正确。但藏人却难以认可。

李女士的西藏表述:“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其涵盖地域为藏人世居之西藏三区,即今之‘西藏自治区’和‘周边四省藏区’”【12】 。

唯色以藏人的角度指出:“不是‘中国西南西北地区’……而是在属于藏人的图伯特三区——安多、卫藏和康” 【13】。这当中有用词微妙、意义重大的差别:李虽然没有否认“藏人世居”,但认可是属于中国。唯色更要强调的是“属于藏人”。

唯色的文章发表后,收获了一位匿名人士的留言【14】。从留言可以看出是一名汉人,应该说也是西藏困境的同情者,对西藏问题较熟悉。这位匿名人士认为唯色对“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纠正”很“离奇”:“……我理解许多藏人不希望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心情,但1950年代中至1960年代初的西藏事实上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是否上了中国版图,与是否“属于”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否则就没有西藏问题了。如果一个强盗抢劫了一块美玉并声称玉是属于他的,受害人就算拿不回这块玉,但指出玉本来是受害人的,有什么离奇呢?

该匿名人士紧接着说“占领是一个事实,这种占领是否正当是另外一回事。因为否定这种占领的正当性,就不承认它曾经发生过,这是好奇怪的逻辑。”这里的“它”应该指的是占领吧。看不出来唯色不承认“它”发生过,而是不承认是“中国的”,这有何奇怪?匿名人士的逻辑似乎是尽管占领不正当,但已经是事实,唯色就不该不承认了。占领是一个事实,占领了就该承认西藏是“中国西北西南地区”了吗?谁抢到手了就归谁,丛林法则下的悍匪逻辑基本上也就这样了。更不幸的是,从清朝还没抢到手时开始,汉人们就认为西藏归中国了。 

该匿名人士还说“要是当年的西藏不属于中国地图上的西南西北,那哪里还有什么西藏问题?”这话主要是为了说明李江琳的表述没有问题。其实,博巴(藏人)是绝不会把西藏三区表述为“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更不会在藏语里这样说;西方藏学学术界乃至普通西方人都绝不会如此表述。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所普及使用的名字“Tibet”,是为普世所接受的一个文化与历史的界域,并不因为今天在中国版图上就表述为“Chinese Tibet”(中国西藏)或“Tibetan areas of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China”(中国西南西北藏区)。相反,假如一个西方学人如此表述,会被视为古怪可笑,至少太亲中绝无中立性可言。“中国西南西北藏区”这种用语可能只会出自中国人(汉人)。而面对一个藏人的重新表述感到如此不适,做出这种反应的,也绝不会是藏人或西方学者。甚至也不是所有汉人都感到如此不适。

遗憾的是,李女士在《我对当代藏史研究的若干心得与思考》中的逻辑与这位匿名者的逻辑是一样的。“当我提及‘四省一区’或者‘中国西南西北藏区’时,并不包含政治价值观,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我否认这些地区同时也是“传统藏区”,即历史上的吐蕃帝国疆域,我只是如实描述现实的政治架构。”【15】

如果“中国西南西北藏区”不饱含权属和政治定义的话,共产党就不必花那么大的力气来论证“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了。任何读者从“中国西南西北藏区”能读出的就是“在中国(属于中国的)的藏区”,而不可能从“中国西南西北藏区”读出“不否认也是历史上吐蕃帝国疆域”的意思。如果一个研究者的专业用语如此容易引起“误读”,那就是用语的硬伤了。

李女士在这段不正面回应唯色的话中,对一段仅仅发生五十多年的鲜活的历史,许多当事人都还在、甚至为李女士的书提供了史料,而且是迄今为止仍然充满痛苦和挣扎的、藏人必须明确的西藏归属问题,给出了几近傲慢的辩解:“研究者不可能将现代史的研究置于非现代的时空概念之中,正如研究当代中国史不能使用秦代的时空概念一样。”【16】研究者的身份掌握了某种话语权,但是研究者不该偷换概念。西藏亡国时并非吐蕃帝国,也不是发生在秦代。它正是发生在当代,这个五十多年的时空中,与中共在中国建政处于同一时空的西藏流亡政府还存在,达赖喇嘛还在,当年的抵抗人员还在,见证了从“博”到“中国西藏”的人还在——

所以西方学界决不会以“中国西藏”来表述这一空间概念。李女士应该知道,如果对西方人说“Tibetan areas of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China”会被看成什么。正如李女士自己所说,她的用语都经过仔细斟酌,因为“越中性的词语越有力量”。可是李认为中性的对于西藏的表述,却呈现了藏汉分歧:李女士是在以汉人的、中共的时空坐标表述西藏。

六、汉藏问题是“共藏问题”吗?

在新唐人电视台对李江琳的采访里,李女士有一个“共藏问题”的提法,也引起了唯色的异议。新唐人电视台说:“李江琳向本台记者表示,共产党对西藏人民的暴力镇压和摧毁信仰,其实跟它对内地汉族人民所作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谓‘汉藏矛盾’,实质上是‘共藏矛盾’。”李江琳的原话是“……我不大认为,汉藏问题是一个好的用词,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共藏问题,不是汉藏问题。”【17】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从采访本身来看,“汉藏矛盾”变成“共藏矛盾”十分突兀。因为从逻辑上说,应该是先有“共产党在西藏的恶行是汉藏矛盾”的论点,才会出现李女士的反驳。可是采访本身没有这个论点,在网上搜了一下,也没见到任何人把共产党在西藏的恶行归结为“汉藏矛盾”或“汉藏问题”。既没有藏人这么说,也没有汉人这么说。李女士反驳的论点都不存在,又何以论证“所谓汉藏矛盾,实际上是‘共藏矛盾’”呢?

但在夹杂着李江琳原话的这个新唐人的节目中,“所谓汉藏矛盾,实际上是共藏矛盾”这一表述却如此突显分明。所引用的李女士原话,都在论证这一表述的“恰当性”:主要依据一是共产党在西藏三区的所作所为与在中国“内地”的一样,汉人也是受害者;二是汉人大众对共产党在西藏的“秘密”战争“一无所知”,因此汉人没有责任,而是“共藏问题”。

“平叛”对中国人来说根本不是秘密。那个年代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布“平叛”的公告、决议、关于“平叛”的社论、炫耀“平叛”的业绩(战斗天数、俘获了多少叛军、缴获了多少武器)、庆祝“平叛”的胜利等等,连篇累牍、路人皆知。全国都知道解放军在西藏打“叛匪”,平定“叛乱”。如果说今天没有多少年轻人了解的话,也不过是信息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跟“秘密”没有关系。

称得上秘密的是在西藏三区的“屠杀”。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汉人不知道“平叛”具体杀了多少“叛匪”,包括杀了多少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幼,以至有的部落全数灭绝。这是唯色在文中强调“屠杀”的原因。

李江琳认为:“至于在西藏,在这个地方发生的战争,实际上是中共建政,构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它所发生的一切,跟内地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内地它是夺取政权,然后构建国家权力,它在藏区发生的一切也是这样。” 【18】

在中国,一帮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汉人通过内战,推翻了国民党汉人政权,建立了共产党汉人政权。汉人和国际社会会说“中国被共产党侵略了”吗?会说“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暴虐统治是‘共汉问题’”吗?对汉人来说共产党建政是改朝换代,政权还是属于一帮汉人,中国还是中国。

在西藏(图伯特),一个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汉人政权,武装进入千百年来都是藏人生活、藏人当政的领土,以领土兼并、主权剥夺、文化颠覆、经济控制和掠夺为目的,推翻了藏人唯一承认的、藏人的合法政权,代之以共产党汉人政权,从此藏人失去了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自主权,“博”(西藏)成了“加”(中国)的五省区(即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的藏区),对藏人来说这是灭国。中共在中国的建政与在西藏的建政,本质上截然不同。 

李女士依凭共产党在中国“内地”干的事跟在西藏干的事,看起来差不多,就得出了“本质一样”的结论?因此,身在境内,时时被警车跟随、被“喝茶”的唯色冒险指出:“二者当然有本质的区别——在所谓的‘内地’,发生的是中国的内乱,而在西藏发生的一切,却是中国的侵略。”【19】

李女士认为共产党搞阶级斗争,对藏汉是一视同仁的:“实际上,藏区的寺院摧毁是中国大地上最后一批的摧毁。在此之前,在中国内地其他地区各省各种宗教的寺院基本上已经都摧毁了。” 【20】由此人们就得出了藏人、汉人都是共产党的受害者这一结论。“我们都是受害者”、“藏族人民遭受的苦难,汉族人民也遭受了,甚至更惨”这些话语,在汉人中颇为流行,在藏人中也属“政治正确”。但它很容易使人忽略:在西藏这个特殊的领域,汉人并非完全无辜,汉人也是共产党的“受益人”。

对西藏国际地位的否定,汉文化优越感,宗教和民族歧视、汉人权利高于藏人权利等,这些都是“汉藏问题”。其中,对西藏国际地位的否定,是汉人的普遍意识,这应该是汉藏问题的核心。该核心比中共古老,多半也将比中共长寿。

普通汉人虽然把西藏看成想当然的中国疆土,却没有权力和能力实施侵略,只能鬼祟地蚕食,比如过去在汉藏交界地区,汉人以农垦占领河谷低地,藏人只好往高地迁移。也就是说,汉人固然“思想先行”,但以国家军队武装入侵,通过血腥镇压和大规模屠杀完成“统一大业”的,是共产党。其实,从“康藏冲突”来看,假如国民党没有败走台湾,很难说中华民国就不会武力侵占西藏。除了入侵,共产党还在西藏犯下了其它多项严重罪行。那些参与决策、制定计划、具体实施的共产党人都是刑事犯罪,这些罪行将来是当一一清算的,中国政府是总犯罪人,当然不是中国人民的责任。

共产党对西藏犯下滔天罪行后,享用西藏的就不仅是那些参与决策、制定计划、具体实施的共产党人了。“在自己的国土上自由迁徙”的汉人们来到了西藏,给西藏和藏人带来了什么,我就不在此多说了。犯罪杀人的是共产党,分尸而食的人们,即使在利益链条的最后一环,在西藏问题上毕竟也和共产党是利益共同体啊。

西藏问题从最初的侵略,到后来演化得复杂多元,始终有汉藏问题的影子。在“西藏是中国领土”这一认知上,汉人与共产党无法切割;在利益链条上,汉人与共产党也是共同体。普通汉人没有权力和能力对西藏犯罪,挤占掠夺藏人生存空间、宗教民族歧视、否认藏人民有独立或自决的权利……这些都不是刑事犯罪,但摆脱不了道德罪错吧?汉藏问题与共产党犯下的罪行本来就是两个概念。而这个采访在没有论点的情况下,混淆两个概念,非要论证“所谓汉藏矛盾实际是共藏矛盾”,其主要功能是漂白汉人的道德罪错。

对于“共藏问题”一词,唯色在《共藏问题有问题》一文中说:“将屠杀与反抗说成是‘共’与‘藏’之间出了‘问题’或有了‘矛盾’,这是不是说得过于轻巧?”【21】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美国首席检察官罗伯特.H.杰克逊说:“发动侵略战争,不仅是国际罪行,而且是最高级别的国际罪行,它与其他战争罪行的差别仅在于它包含了所有的罪恶。”【22】

唯色与李女士观点的冲突,在她一千多字的文章中没有展开说明。发表后在关心西藏问题的汉人圈中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些汉人朋友感觉委屈,认为唯色“吹毛求疵”、“过份”,给唯色扣了一顶“藏民族主义者”的帽子。而我写此长文,是认为:这不是唯色与李江琳两人个人间的观点分歧。尽管很多汉人开始同情共产党统治下的藏人,但他们仍然有一种“汉人”的、而非中立的、当然更不是藏人的角度。

并非中国政府或汉人所解释的西藏才是西藏。关于西藏及其所包含的一切,藏人有藏人的定义。


2012-12-8 于特拉维夫

引文来源: 
【1】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Jurists.1960.Tibet and the Chinese People's Republic: A Report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Jurists.Geneva.P.346
【2】以事实证明西藏的真相-西藏流亡政府就中国关系于被占领西藏地区的人权白皮书的答复/一.西藏的地位 概论http://tibetalk.com/history.htm 
【3】求是理论网: “关于‘西藏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者:朱晓明http://www.qstheory.cn/hqwg/2012/201204/201202/t20120223_140438.htm
【4】看不见的西藏: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09/10/blog-post_14.html 贡噶扎西:汉藏人民共同的责任 
【5】以事实证明西藏的真相-西藏流亡政府就中国关系于被占领西藏地区的人权白皮书的答复/二.中国对西藏的入侵和统治/与中国的商谈和“十七条协议” http://tibetalk.com/history.htm
【6】《关於十七条协议》西藏流亡政府外交与新闻部 公元2001年5月22日
【7】《北京之春》:李江琳与旅美学人和仁真洛色辩论西藏问题http://beijingspring.com/c7/xw/wlwz/20110528230959.htm
【8】自由亚洲电台《走进西藏第十集》:<西藏问题是怎样产生的>采访者北明 受访者李江琳http://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huashengdunshouji/zoujinxicang/tibet-11032009114358.html
【9】同【5】。
【10】《1959拉萨!》香港新世纪出版及传媒有限公司 2010年出版第19页
【11】唯色:共藏问题有问题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2/11/blog-post.html
【12】纵览中国 李江琳《当铁鸟在天空飞翔》前言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17742
【13】同【11】。
【14】唯色:共藏问题有问题 评论跟贴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2/11/blog-post.html 
【15】 李江琳:我对当代藏史研究的若干心得与思考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il/2012/11/blog-post_8249.html
【16】同【15】。

转自民主中国:http://zhu-ruiblog.blogspot.in/2012/12/blog-post_30.html